器人,不一定要让你上台,其实这不是怪事。

    任何一台手术,在杨平心里都会计算一番,争取最大的成功率,最好的效果。

    谭博云对这台手术的准备远远没有宋子墨和徐志良充分,如果同意谭博云做助手,会给手术增加不必要的风险。

    谭主任非常懂杨平,做手术时,毫不留情面。

    所以他也没有什么觉得难过,来日方长,以后还有很多机会,站在旁边看看,也能学到很多东西。

    阿拉伯语翻译小姐,也穿着参观衣,戴着无菌帽和口罩,站在旁边随时提供翻译服务。

    肢体语言是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

    梁胖子的手势打得很好,亚斯美妮明白胖子的意思,要给她全麻,然后睡觉。

    只是胖子模仿睡觉的动作时,故意发出的呼噜声有点不太文雅。

    表面上看起来,这台手术无非是四个大关节——双侧髋关节和双侧膝关节的人工关节置换,但是这台手术与普通的人工关节置换,千差万别。

    亚斯美妮的双侧髋关节由于严重发育不良,被长期固定在一种脱位状态。

    原来的浅浅的的髋臼无论是位置还是深度,都对此次手术毫无用处。

    杨平需要在髋骨上重新磨出一个人造的髋臼,然后放进生物型的髋臼假体。

    这个人工髋臼位置和方向,没有标准可以遵循,完全依据亚斯美妮进行个性化设计。

    这就要全盘考虑矫形后的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足弓,以及髋关节周围的肌肉状态。

    此时如果仅仅靠经验,经验再丰富因为没办法做到开凿出一个优秀的髋臼。

    计算机的模拟就可以轻而易举依据目标力线,找出双侧髋臼的位置和方向,而且十分精准。

    同样,膝关节因为反向解剖,要恢复正向的解剖和功能,操作更加复杂,对每一次截骨的要求非常精确。

    踝关节和足弓也需要改造,以适应日后的直立行走。

    消毒铺单,术前核对,正式开台。

    宋子墨和徐志良在台上,杨平在操纵平台前操作手术机器人。

    杨平选择的顺序是由近到远,先做双侧髋关节置换,最后处理踝关节和足弓。

    只有髋关节获得良好的活动度,膝关节置换才能获取良好的手术操作角度。

    费达医生站在旁边,屏幕上的操作视频,他现在就把自己当做进修医生看待。

    杨平采用髋关节外侧入路,逐层切开,显露髋关节,对周围的肌肉肌腱和韧带进行适度的松解,以取得理想的平衡。

    这种平衡是新的平衡,以适应直立行走为目标的平衡。

    人体关节的稳定结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动力稳定结构:肌肉肌腱系统;另一部分是静力稳定结构:关节囊和韧带。

    它们的相对平衡,才能让关节始终处于稳定在同时,又获得一定灵活度。

    所以这台手术,平衡要求的技巧非常高。

    软组织松解之后,杨平接助机器人的精确定位,在髋骨上用髋臼挫磨出一个人造的髋臼,然后置入生物型人工髋臼。

    髋关节假体的固定方式一般为两种,骨水泥型和生物型。

    骨水泥的主要成分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适用于年龄大、骨质差的病人,这一类病人髋关节置换时,假体与骨的固定使用骨水泥固定。

    就像建筑时,用水泥来固定砖头等建筑材料,因此而得名。

    生物型与骨水泥不同,它适用年轻、骨质好的病人。

    这种人工关节假体,不需要添加骨水泥这种固定剂,比如股骨头假体的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