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士带着梁教授来到资料室,梁教授随机抽出五个实验猴的x片,一百多张。

    从猴子第一次的拍片,到最后一张x片,认真的阅读、测量和计算。

    接着又挑了几个主要负责人,一对一,单独问了一些问题,还查阅实验室有关实验猴的饲养管理记录。

    最后他亲自让管理员捕捉几只猴子,用查体的方式检查嵴柱的外形,以及外固定架的情况。

    一切毫无破绽!

    如果数据造假,不可能如此滴水不漏,不可能以梁教授的丰富经验看不出来。

    那这么说,这个动物实验事实上就是这么完美?

    “梁教授,我也感到奇怪,实验数据居然这么完美,完美得不像真的,要不是我亲手负责的实验,我自己都不相信这些数据。”王博士终于猜出梁教授突击实验室的目的。

    梁教授板起脸:“谁说我不相信,器械马上进入临床实验审核,审核的专家组组长是我,正好我路过,亲自检查实验原始资料,很过分?”

    王博士没想到梁教授会发脾气,不敢再多嘴。

    “小王,将资料保管整理好,嵴柱外固定架马上要进入临床实验,这边的工作忙完,你也可以回协和参与临床实验,等我的通知。”梁教授交代几句,随点吃点东西,立刻又赶高铁去南都的三博医院。

    杨平,这个年轻人的科研能力实在太强了,天才呀,罕见的天才,几百年难遇的天才。

    梁教授当即做出结论,对杨平的认知被推上一个台阶。

    这些嵴柱x片,从最原始的畸形逐步恢复,成为现在的正常或接近正常。

    梁教授仔细测量过,不可能偷梁换柱。

    这意味着动物实验的数据就是这样的,就这么完美,这么豪强。

    梁教授一直也密切关注这个实验,知道进展非常顺利,但是没想到进展这么顺利,数据这么完美。

    如果用运气来解释,怎么可能所有的细节都是运气促成的?

    只有一种解释,杨平对科研的预知非常精准,对课题的设计几乎滴水不漏,这种科研能力,说实话,有点恐怖。

    一颗闪亮的星将升起,梁教授心里十分高兴。

    ——

    第二天早上,杨平接到梁教授的电话,确认杨平没有上手术。

    不到十分钟,梁教授出现在杨平的办公室。

    看到这个年轻人,梁教授感慨万千,差点误会天才。

    梁教授想,我国目前科研硬环境已经非常好,国家对科研的投入非常大,可是软环境却不尽人意,还需要改进,哪些人来改进?就是自己这些所谓的前辈来改进。

    “梁教授?”

    杨平很惊讶,怎么接完电话,人就出现在办公室。

    “小杨,我在桂林开会,顺路去实验室看过,然后转道来你这边,想找你聊聊下一步临床实验的事情。”梁教授一坐下,便直奔主题。

    “你的实验数据非常漂亮,临床实验评审答辩会可能会遇到一些质疑,所以你要做好准备!”梁教授接过杨平的一杯茶。

    “我已经准备好,所有原始资料随时接受检查。”杨平信心满满。

    梁教授沉思片刻说:“小杨,任何事情的发展不是一步登天,目前国内的学术环境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这个我们必须承认,但是总的大方向是好的,国家重视人才,重视科技,你以后如果在科研的路上遇到不如意的事或人,千万不能以偏概全,灰心丧气,一定要朝前看。”

    梁教授说这话有深意的,就连自己都差点误会杨平,以后他遭遇的误会肯定不会少。平心而论,自己还算心胸宽广,能够提挈年轻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