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李泽会教授委托这家医院发出的邀请函。

    这个病人就是李教授接诊的第二个“镜面人”。

    当时李教授在也门的红十字会医院遇到这个小孩,李教授跟小孩的家人说:也门不具备做这种手术的硬件条件,建议病人去沙特,而且将沙特医院的名称和地址给了小孩家属。

    后来李教授想,这个病人去沙特,几乎不可能,因为他一家人根本拿不到签证,即使以难民的身份前往,要通过交战区和沙漠,也不可能。

    可是不可能的事情居然变成可能,沙特医院发给李教授的资料里,居然发现有这个小孩的资料,影像图片一模一样。

    难道遇上第三个镜面人?

    李教授与沙特医院电话核实后,这个小孩是也门过来的难民。

    从影像图片判断,几乎可能肯定是那个小孩,世界上不可能有这么相似的病例。

    于是李教授立刻委托沙特医院以自己的名义,向杨平发出会诊邀请。

    还有一封来自德国的邮件。

    杨平打开一看:

    “尊敬的杨平医生,我是德国慕尼黑哈拉兴骨科医院的奥古斯特医生,马来西亚一别,甚是想念,本人在临床中遇到一个难题,一例严重的脊柱侧弯病人,我们将之称为田螺人,其严重程度令人惊叹,但是,我拜读杨医生的论文后,杨医生成功主刀过折叠人的手术,所以在绝望中,我看到一丝希望,如果这个病人有希望被拉直,也只有杨医生才有这个能力,你的老友——慕尼黑奥古斯特,真诚希望能够获得杨医生的帮助。”

    奥古斯特,那个有趣的德国人。

    杨平的记忆力超乎寻常的好,他怎么会忘记这个家伙呢。

    不过与他只是来马来西亚见过面,这老头称呼自己为他的老友。

    这样,两份国际会诊,密集地出现杨平邮箱里,他把会诊单转发给医务处备案,刚想打电话给赵主任。

    没想到赵主任的电话打过来了:“杨博士,不着急上手术室吧?我过来与你聊聊。”

    每次聊,赵主任都要顺走一点茶叶。

    杨平从柜子里拿出一罐茶叶,摆在办公桌上,等着他来顺。

    不久,赵主任来到杨平的办公室,他的样子很兴奋,屁股还没坐下,就滔滔不绝地说起来,毕竟搞政工的,说话一套又一套。

    “杨博士,我们正在组建国际部医疗部,对标梅奥的国际医疗部,夏院长前不久找我谈话,大概意思就是,以后,三博医院的外科研究所肯定会有很多国际病人,以点带面,以后三博医院会有很多国际病人,所以要我着手组建一个先进、规范、强大的国际医疗部,这个国际医疗部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

    说着说着,赵主任手舞足蹈。

    “所以,你这些会诊,以后交给我们国际医疗部专门对接,你只管看病,其他一切交给我们,夏院长说了,任何事业,跟打仗一个道理,要有强大的后勤保障。”

    “但是,现在我们遇上一点困难,夏院长想牵头带着我们去美国梅奥参观,人家登记的参观团队太多,要排队等一年。”

    赵主任有点发愁,然后话锋一转。

    “困难是暂时的,你不急吧?”

    杨平摇摇头:“不急,距离交班还有十几分钟呢。”

    “哦,你看,说着说着,忘记我来干吗的了,这样,你的两份国际会诊邀请函我看过了,我们国际医疗部虽然暂时不能满足三个面向的高要求,现在草创时期,帮你安排去欧洲去沙特还是没问题,这事你不用操心,我们帮你对接。”

    “还有几分钟。”赵主任看看手机。

    他想说什么,但是好像没什么要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