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才这样缓慢,尽量避免热量的聚集。

    肿瘤的压迫一点一点解除后,神经核团的外部环境会产生变化,这种变化,也会引发一些风险。

    心率和呼吸越来越慢,这种减慢不能用药物去干预,一旦干预就是扰乱,会引起整个生命系统的崩溃。

    小森大介与三井辅佑,曾经打算合作一起来处理这个病例,他们此时盯着手术室的屏幕,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以他们的实力,根本无法走到这步。

    他们是东大医院的顶尖教授,不是外行,看到这里,明白了几分。

    ---

    会场的各国医生,似乎已经忘记自己来开会的,仿佛是来看这台手术。

    即使不是这个专业的医生,也被如此高超的外科技艺所震撼,这是人类双手操作的极限。

    新加坡的林名远医生正和澳大利亚来医生在交流。

    梁教授与苏教授、秦教授坐在一起,对这位崛起的后生非常满意。

    苏教授心里十分开心,只是心里疑惑,这丫头怎么还不把小杨带家里来。

    他到是迫不及待地想认这位女婿。

    唯有比较郁闷是秦教授,挖人的工作迟迟没有进展,上头不断施压,工作做了不少,就是没有效果。

    其他一种年轻医生,现在都成了杨平的粉丝,人人以杨平为榜样。

    比如协和的宋云,跟随胡国林在三博学习过一段时间,收获非常多,现在也加入了杨平的课题研究,脊柱外固定的实验课题,宋云还是几位主角之一。

    ---

    病人的心率越来越低,已经跌破三十,而且还在下降。

    肿瘤的分离已经逼近心跳中枢,它们还存在某种粘连,非常棘手。

    探针显像在显微镜下只能起到大概识别的作用,对杨平要求的精细操作毫无帮助,但是杨平对这里的解剖太熟悉了,即使没有任何辅助,他也可以准确无误地完成危险操作。

    当病人的心率跌落到30次/分以下时,三井和小森心里猛然一颤。

    现在每一次跌落,意味着病人距离死亡更近一步。

    他们坐在旁边一动不动,病人就躺在它们不远处,他们能真切的感受刀死亡逼近的气息。

    日本的麻醉医师、器械护士、巡回护士,同时将目光投向了三井与小森。

    请求此时需不需要介入,再继续下去,一定会心跳停止。

    可是此时的小森与三井无能为力,他们缺乏这方面的经验。

    就算现在杨平叫他们上台抢救,他们也不知道做什么?

    使用临时起搏器?

    用人工心肺机代替心脏的工作?

    或者干脆让心脏停搏,使用体外循环?

    都不行,一旦这些技术介入,心脏与脊髓和大脑之间的反馈机制被抑制,一旦抑制,紧接着就是崩溃,一旦崩溃,再无回天之术。

    现代医术在复杂的人体面前,有时候看起来很强势,但有时候显得非常苍白无力。

    三井的目光投向正专注手术的杨平,杨平似乎并不担心,显得胸有成足。

    好像经常碰到这种情况,已经司空见惯。

    终于,心跳落到只有每分钟十几次,逼近死亡的边缘。

    这是两个神经核团最为狭窄的区域,狭窄到几乎粘连在一起,肿瘤从中间挤过,变得薄薄的。

    突然,心率掉落到十次每分,还在往下跌,跟死亡已经没有区别。

    全身的细胞进入缺氧状态,犹如窒息一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