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女儿扶着妈妈,盯着她的腿看。

    做了两次手术,第三次终于解决了,好在当时没有急着出院。

    老太太一路赞不绝口。

    “你没结婚吧?”老太太问,高兴的时候就想给人介绍女朋友。

    “快结婚了。”张林帮忙回答。

    老太太有点小小的失望。

    “我有个朋友,膝关节肿得很大,现在走不了路,我让他过来找你们看?”老太太很高兴。

    女儿不高兴了,嫌妈妈多管闲事,介绍医生这种事,费力不讨好。

    老太太显然不在意,只是想帮朋友一把。

    第一台手术完美收工,大家很开心,标志综合骨科正式开始运转。

    宋子墨开始写手术记录,张林写病程记录,综合骨科三十张床,张林和小五各分管十五张,他们每人又带了两个规培生,团队的人数足够支撑三十张病床。

    杨平又开始研究宁先生的病情,CT的横断面有神经的影像,核磁三个截面都有神经的影像。

    做三维重建就是利用这些断面图像重建一个立体的图像,完成这个工作,都是由CT或磁共振机器自带的软件完成。

    杨平发现,自己大脑的构图能力进步很快,记忆力,尤其对细节的记忆非常强,几乎到了过目不忘的地步,这是系统超级培养计划的成果。

    他尝试用大脑来重建这个病人的立体图像。

    一副一副影像图片在脑海中出现、叠加、组合,关注的和不关注的细节都能按原貌保留。

    立体的脊柱、肿瘤、血管、神经逐渐成形,这不是系统的作用,而是自己的大脑在处理,没有依赖系统。

    为了醒目,神经用红色标注,红色的神经走向慢慢清晰起来。

    构建这幅立体图像,并不轻松,十分吃力。一些关键细节需要反复去加强,才能做到稳定清晰,这边补上了,那边又缺失了,这边清晰了,那边又模糊了,几经加强反复,图像勉强才成形。

    宋子墨站在不远处,看着杨平瞪着屏幕,眼神专注,犹如思想者雕塑,他不想打扰杨平,想看看他究竟在做什么,如此专注投入。

    杨平抽出一张纸,用铅笔在上面开始勾勾画画,开始是轮廓,再是线条,最后是立体处理,再是细节。

    超现实主义的绘画技巧在医学上的完美应用,一副图像跃然纸上,宋子墨走近,但是杨平没有觉察,他太投入了。

    “这是什么?他自己凭借CT和磁共振图像居然做出了重建?凭借脑子做出了重建?然后将重建用图画表达出来。”

    这还是人吗?自己是跟一个凡人在共事吗?

    韩主任也进来了,他看到宋子墨奇怪的表情,杨平雕塑般的专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再走近看看图纸,看看屏幕上影像图片。

    也明白了,这是用大脑在重建?用铅笔画出了重建图像?

    这得需要多强大的大脑构图能力呀,难怪说,天才思维的内容是图片,普通人思维的内容是模拟语言发声。

    两人都不愿打扰他,放下笔,杨平摸了摸额头,有汗,看来构建这样图像还是非常吃力,以后构图能力需要继续提高。

    “哦,韩主任!”杨平感到背后有气息,回头,看到韩主任,还有宋子墨。

    “宋子墨,术后病人怎么样?”

    “没事,很好!”

    “韩主任,这是我依据CT和磁共振画的图,你看这是脊柱,这是脊髓和硬膜囊,这是神经根,这是椎间孔,胸2神经根被肿瘤侵犯,并且被肿瘤推开了,而且这个肿瘤供血十分丰富。”杨平指着自己画的图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