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的人,披上袁绍的征袍铠甲掩人耳目。颜良等人不虞有他,也就同意袁熙的做法。

    袁熙骑着绝影于中军压阵,他身后就是驮运袁绍尸首的马车。前面不远处,近卫步卒中一个军司马假扮的袁绍,正骑马跟在中军帅旗下,就是效法了诸葛亮死后的布置。

    “公子,事情很不妥!”郭嘉说道。

    “有何不妥?”袁熙回过头去问道。

    “大公子跑得那么快,分明是另有图谋。”郭嘉幽幽道,“他是想抢先一步回邺城,或是尽快回他的幽州避祸。”

    袁熙心情坏极,袁绍刚刚传位,这个敏感的时候要向袁谭动手,只会给人落下口实,也没法和袁绍交代,就是荀谌、崔琰等旧臣也会不满。

    “到达黎阳后,公子携荀谌等旧臣。率轻兵,运送袁公的灵柩回邺城。”郭嘉挥动着羽扇,接着说道,“同时派一员大将率兵紧紧盯住他,告诉大公子袁公身亡的消息。让他到邺城奔丧!”

    郭嘉没有再说下去,袁熙明白接下去就是软禁,但袁谭真的会送上们么?

    郭嘉知道袁熙想什么,接口道:“若是不来奔丧,身为人子是为不孝,这个不孝之人…自然是…”

    “当然是,人人得而诛之了!”袁熙神情冷峻道。

    很快,六万多人马来到濮阳城外驻扎。大军同是开始准备渡河事宜。而袁熙则将冀州的旧臣,召集到濮阳城中。

    “什么,袁公身亡!”荀谌跳了起来,“少将军为何不立即告诉我等!”

    “事情紧急,要是全军将士都知道,那么士气必将崩溃。”逢纪解释道,如今他俨然成了,拥戴袁熙的大功臣。

    “就是此时也请诸位保密,大军渡河后才能发丧!”袁熙吩咐道。

    小小的厅堂中气氛十分沉重,众人不仅忧心袁绍地死。同时,还在为自己今后的前程做打算。

    “此时如此之重大,难道少将军就没有支会大公子么?”崔琰问道。

    “我已经三次遣人,请大哥过来议事,但他说军务繁忙要安置兵卒。”袁熙答道。其实此时袁谭已经向黎阳逃跑了。

    对于袁谭的忧虑,众人心知肚明,但这种兄弟门墙间地争斗,他们不好说什么,也不能说什么,想死吗。

    “岂有此理!”崔琰怒道,“袁公生前嘱咐过遵从少将军号令。可大公子此举,分明是抗命啊!”

    “等大军渡河后,我就会传令,让大哥他到邺城奔丧的。”袁熙环视一圈众人,说道,“此事对冀州的影响,实在不可预计,我将同诸位率轻兵,先护送父亲的灵柩回邺城,以稳定大局。”

    “这个……”荀谌想说什么,但终究没有提出来。毕竟扶苏就是被这么。。。

    袁熙又让近卫传来一众将领。这时归他调度的将领委实不少。除了赵云、张辽等人此外,还有冀州的鞠义、颜良、蒋奇、牵招、蒋义渠、赵睿等人。

    虽然文武英才齐聚一堂,但他们之间明显分成了两个阵营。冀州一党跪坐于左边,青州一党则跪坐与右边。

    看着自觉分坐两边的臣属,袁熙心中不免被触动了一下,同时也想到了他自己和袁谭。不论哪个君主治下,所谓党争是避免不了的。有人地地方就有竞争,不同人群之间,自然会为族群的利益而竞争。

    但这中间要有个度,那就是不影响大局。而一个君主能否调剂好,臣属间的竞争,那是关系基业全局的。

    这也是对袁熙的一个考验。正如太宗皇帝李世民初登大宝时,必须处理武德旧臣和天策府功臣的关系一样。

    袁熙压下心中的想法。下令道:“我军即rì起造船渡河,鞠义、牵招你二人领一万兵卒。继续在濮阳与渡口间,屯驻戒备,不得有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