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的幼子力压群英,拔得了头筹,但同时他的独子谢川却也因为陈少君的原因,在整个京师名声扫地。

    抄袭诗词,这可不是小事,甚至连他这个做父亲的吏部尚书也因此受到牵连。

    如果不是因为他在京中深耕多年,在子张学派的地位也极高,这次恐怕连这个尚书位置都做不下去了。

    无论如何,不管陈宗羲的幼子是否真的有真才实学,他都绝不会再给他任何展现的机会。

    “另外,这一次聚会时间匆忙,我也只是匆匆挑了一些学生过来,在京师之中还有不少天资卓越之辈,资质远胜现在殿内的士子,上师如果想要见识大商朝的年轻人的风采,几日之后便是孔圣诞辰,陛下也已经诏命在群英殿中召开宴饮,上师如果想要令徒和我大商朝最杰出的英才进行文道切磋,那时我们再在群英殿中一较高下如何?”

    谢明远正色道。

    听到孔圣诞辰和群英殿几个字,大殿内的群儒都是神色微异,但谁也没有说什么。

    而另一侧,大文国上师也是眼中光芒闪了一下,但很快就恢复如常。

    “哦?恭敬不如从命,既然尚书大人都这么说了,那就按尚书大人的意思来办吧。博雅,你都听到了吧?这次机会难得,到时候你可千万不要让诸位大商朝的师长失望。”

    大文国上师说着,扭头撇了一眼不远处的廖博雅,并没有在陈少君的事情上争执。

    “是,师尊,徒儿必定不辱使命。”

    廖博雅说着,躬身一礼。

    而大殿上方,谢明远和鸿胪寺卿等人却微微松了口气。

    最后这番话倒并非托词,大殿内的这些士子确实是大商朝的天才,但绝非最优秀的那拨人,谢明远拒绝陈少君也并非单纯的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