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大文国使者来朝的时候,各个帝国的文官大臣,包括各自儒道一脉都会如临大敌。

    只是和想像中的不同,此时此刻的朱鸟殿中,其乐融融,一片和气,完全没有一丝剑拨弩张,针锋相对的味道。

    这次大文国使者来商,众人原本以为对方会处处针对,但是没有想到,几十年过去,这位大文国的上师性情似乎收敛了许多,完全不见当初咄咄逼人的架势,举止之间,雅致温和,和众人想像的完全不一样。

    “敬诸圣先贤!”

    “敬诸公!”

    ……

    伴随着一阵阵祝辞,大殿中酒杯碰撞,众人一饮而尽。

    酒是清酒,竹酿而成,所以几杯下肚,不见醉意,只是微红而已,儒道一脉也称之为文酒。

    不过酒过三巡,喝了这么多,众人还是有些微醺了。

    “诸位!”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声音从大殿左侧的席位上传来,一句话瞬间吸引了大殿里所有人的注意,众人纷纷望了过去。

    只见说话的那人,大约四五十许,面容方正,颔下三缕长须,举止文雅,气质温润,给人一种高山仰止,极有修养的感觉,而他体内的更是文气澎湃。

    甚至连他手中的酒杯,都隐隐透出丝丝缕缕的白色毫光,那毫光笔直如柱,仔细看去,在虚空中隐隐形成一行行经史文字,只是那文字并非通行的楷体,乃是古篆字体,字字句句隐含大道规则。

    而看那人的神情,并非刻意而为,乃是自然而发。

    修为大儒境以上,悟通了天地的道理,精通了文字的奥秘,真正的学究天人,便自有种种外象,无须刻意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