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黐手是咏春拳独特的练习形式,它不等同于拳套,因为拳套有一个固定的形式,如咏春拳的拳套“小念头”、“寻桥”,无论你练习多少次,形式都是一样。而黐手则不管你练多少次,假如你记录来下来,每次都有不同的变化;然而,黐手也不等如自由搏击,因为后者的结果一定会分出胜负,而黐手是同门之间的互相学习,目的是为了彼此双方技术上的提高。因此,在进行黐手练习时,千万不要将自由搏击的元素泥进去,否则就会变成毫无意义,影响学习效果。

    黐手的练习,最少要练就以下四点:一、手法;二、知觉反应;三、用力;四、位置。这四点只是为了在学习时讲解得清楚而有所界别,实际使用时每每会两点、三点,甚至四点一齐使用。

    所谓“手法”是指搏击时防守和进攻的手部动作。它是初学者最刘意追求的东西,因为他们以为只要学到一些手法就能解决一切.其实手法是要在其余三点配合下才能完成。就四点而言,手法是最容易学到的,因为它最容易看得到。

    “知觉”和“反应”是两回事,知觉在先而反应在后,也就是说,在进攻和防守时都雷要灵教的感觉,继而做出适当的反应,它并不雷要刻意去学习,也不雷要师傅教授和指导,只要在黐手时放松和稍加留意,经过一段时间自然便会感受得到。

    咏春拳是一门以柔制刚的功夫,因此,适当的“用力”显得特别重要。所谓适当的用力就是说无论在进攻或防守时,都因应需要而用力,没有需要时枕不必浪费自己的体能。如能做到一只手用力,一只手放松,这样才能令对方难以捉摸。要将自己的力度拉制自如,是需要长时间的黐手训练才能达到的,而且要从无力开始。

    “位置”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比较难以用丈字来表达,简单来说是敌我双方距离和方向的组合。由于双方都不断改变自己的距离和方向.加上它看不到、感受不到,所以学起来比较困难。上述四点,用力与位里比较重要,因为用力看不到,只能由黐手中感觉出来,而位五则不但看不到,连感觉也没有,所以是最难学到的。

    学习黐手应该分三个阶段,那是顺应咏春三套拳套的次序进行的,它们分别是“小念头”、“寻桥”和“标指”阶段。

    小念头阶段是初学者将小念头所学到的手法如摊手、膀手、伏手应用到黐手这一个学习形式中.在这时应该了解上述手法的使用、变化和用力。

    第二阶段就是寻桥的阶段。当小念头熟练以后,就应该学习寻桥,并将寻桥的动作如转马加入,与小念头阶段所习得的手法一起练习,最后至和谐纯熟。

    第三阶段,即标指阶段,和上述两个阶段的学习程序大致相同。

    三个阶段的学习程序所需时间并不相同,以叶准数十年教拳的经验,第一、第三两个阶段所常时间较短,第二阶段时间较长,因为此阶段着重培养学者以柔制刚的技巧。

    叶问宗师于1949年抵港并开始传授泳春拳,但当时在香港并未有木人桩,以往在佛山的木人桩都是整支桩藏在地下的,香港的多层式大厦结构,不能安装;在没有木桩的情况下,宗师只好将桩法当作拳套一样教法,这种打法名为“脱手桩”。直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才有弟子想出用木横梁承托木人桩,成为横担桩;同门何联甚至改用弹妥做承托,成为弹弓桩,后来做木人桩最多的便是古生。叶问宗师生前所用过的木人桩,现在摆放于佛山叶问堂内以供纪念。

    咏春拳木人桩乃味春拳独特的器械训练,分八节共116式,是功咏春拳的精华和练功所在,木人桩有三手一足,是练功者的假想敌,木人桩的构造和尺寸均有严格的要求,以符合练功者的需要。

    木人桩法与咏春拳套和八斩刀法相辅相成,练习木人桩法,可锻炼身形步法的迂回变换和进退的方位角度;要达致符合法度的水准,拳脚腰马要进入合一的境界,练习木人桩是不二法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