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表现来看看这些皇室子弟当中到底谁更有能力,更懂得守牧一方。

    这将来在选接班人的时候就可以有所参考,而不至于说选出昏庸无道、软弱无能,缺乏智慧和手腕的接班人。

    皇帝这个位置可不是那么容易坐的,头上的王冠也不是那么容易戴的。

    对于这一点,弘治皇帝就深有体会,他是正儿八经儒家教育出来的皇帝,一开始信奉的是轻徭薄赋、亲贤臣远小人垂拱而治的治国理念。

    结果呢,文臣们虽然在不断的歌功颂德,说什么海清河宴,可是真实的情况是大明底层的百姓生活非常的困苦,一场雪灾引起了大饥荒。

    看到了文臣和商人的勾结,盘根错节的关系之下,皇权受到限制,朝廷因为没钱,根本无力对整个国家做出什么大的改变,外部的强敌环绕,倭寇横行,可是朝廷却始终那他们没有办法。

    弘治皇帝在这个过程当中,虽然心系万民,有心想要改变这一切,但却是受到了种种的掣肘,还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破局。

    弘治皇帝对此进行过深入的思索,也是有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故而才会让朱厚照在军营之中混,让朱厚照去做自己喜欢的机械研究之类的。

    现在朱厚照长大了,弘治皇帝又有了自己的安排,准备让朱厚照到地方去先锻炼、锻炼,尝试下治理一个地方,看看朱厚照的能力,让他知道治国之难。

    治理一个国家不仅仅需要聪明的大脑,长远的眼光,足够的手腕,同时也是需要经验,地方历练就能够提前获得一些经验。

    这一点,在西汉时期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刘邦将自己的儿子分封在各地,治理一方,这些儿子、孙子什么的一个比一个厉害,都有着不错的治理国家的经验。

    在奥斯曼帝国,每一个苏丹在还是王子的时候基本上都会下方到地方去当总督历练,学习治理国家的经验,这也是奥斯曼帝国能够强盛几百年的重要原因,选出的苏丹水平都是相当可以的。

    “是啊,当个县令,想想都郁闷~”

    朱厚照点点头说道

    “殿下,这是好事。”

    “去地方历练一番,看看民间的疾苦,这能够治好一地,将来方可治好一国,积累一些经验,这也是好事。”

    “治好一县了,将来还可以治好一州一府,治好一省,将来也就能够治好整个大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