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和印度的和尚们捏泥巴的同时,顺带为匈奴帝国打下了一片极其重要的厚土:西域!

    向东,老上执掌下的匈奴帝国彻底将势力,扩张到了亚欧大陆的东方边界。

    在大兴安岭一带苟延残喘的乌恒人、鲜卑人,在朝鲜半岛过着渔猎生活的箕子朝鲜,都成为了匈奴从东北方向,向汉室施压的‘战争代理人’。

    而老上单于最大的功绩,则都集中在了南方战略。

    ——在对南方,即汉室的战略打击当中,老上单于史无前例的将战火,燃到了老刘家的最后老窝:关中!

    若非当时皇位上坐着的,是早已羽翼丰满、在位十数年的汉太宗孝文皇帝刘恒,那汉室江山,恐怕永远等不来文景盛世,等不来猪爷马踏草原。

    如此巨大的战略优势之下,匈奴帝国即便是在老上死去之后,军臣那个草包的掌控下,都还在汉室面前,扬眉吐气了数十年之久!

    文帝后十年、整个景帝一朝,以及武帝初年,匈奴都凭借老上稽粥所遗留下来的余晖,在军臣那个草包的带领下,将汉室压得喘不过气。

    要不是汉室欧气爆发,出了个汉世宗孝武皇帝,匈奴人又非酋到底,接连迎来了军臣那样的草包、于单那样的短命鬼,以及伊稚邪那样的半吊子,只怕半壁江山、神州浮沉,未必就不会提前出现在这西元前。

    但没有人知道:在匈奴人自己看来,冒顿在位时期的荣光,是多么让人神往。

    老上稽粥是一个合格的掌权者,一个合格的领导者。

    甚至放在神州大陆,老上稽粥,也必然是一个水准线以上的明君、雄主。

    但在一切都只讲究丛林法则,只信奉弱肉强食的草原,相较于老上这样一个睿智、目光长远的统治者,草原民族更渴望聚集在冒顿这样的疯子身边。

    在前世,刘弘研究起汉室初的历史时,也同样不可避免的将目光,撒向了对汉初历史起到重大影响的匈奴。

    而在细致的研究中,刘弘得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想法。

    ——光从脾性、手腕,以及对匈奴帝国的意义二样,冒顿,更像是后世大明的开国皇帝,重八朱元璋!

    在老上单于统治时期,匈奴内部的问题往往都能得到非常妥善的解决。

    对于密谋反叛的叔叔、舅舅,老上稽粥更愿意以原谅、以宽阔的胸怀来感化;对于不稳定的部族,老上即便是武力镇压,也更多带有理智的‘小惩大诫’的意味在其中。

    作为一个开明的君主,老上甚至能完全信任历史上的奸宦中行说,硬生生把草原文明,从奴隶制游牧时代一举拖入半中央集权、半封建制度下的游牧文明!

    而在遇到同样的事情时,冒顿的选择往往并不会有太多权衡利弊,也显得更加粗暴,像极了那位凭着一个碗开局,就硬生生鲸吞天下的农民皇帝朱元璋。

    ——杀!

    王族反叛,杀!

    部族不稳,杀!

    汉人挑衅,杀!

    月氏不降,杀!

    甚至于一个不够合格的单于,都只能得到一支由冒顿吹响的鸣镝。

    ——即便那个不合格的匈奴单于,正是赐予冒顿生命的生父,匈奴初代单于,挛鞮头曼。

    血腥,暴虐,感性,狂躁。

    这些词,都可以非常恰当的形容冒顿的脾性,乃至于他的一生。

    这样的一位皇帝,在中原含蓄的文化背景下,显然不会得到什么太好的评价。

    ——朱重八一生所为,几乎全为穷苦百姓,最后在史书上,落得个暴虐之君的污名;

    ——始皇帝一统寰宇,奠定了华夏人基因中第一个‘渴望统一’的基因,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