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没有地形、地势,也没有等高线标识的代国疆域图,刘弘不由暗自摇了摇头。

    “等军校办起来,要教的第一件事,就是军事地图的测绘!”

    实际上,若是换一份军用堪舆,情况必然会比现在这张代国疆域图要好很多。

    ——最起码,汉室此时的军事地图,已经有用三角形标记山丘的部分了。

    但用三角形加‘某某山’‘某某丘’作为标记,终归是很难让人轻易看懂,也基本不会有人能借着这样一份地图,在大脑中还原出当地大概的地貌。

    这对于战斗的预先策划工作,显然是十分不利的。

    无奈的摇了摇头,刘弘便令殿内侍郎将这份长约两丈,宽一丈的堪舆铺在地上,又示意众人围过去。

    “若是梁王见朕召诸位将军,于此以代之堪舆谋战阵之事,恐不日便当哭诉长乐?”

    不忘调侃一句远在睢阳的梁王刘恒,刘弘便脸色稍一正,望向一侧的柴武。

    “还请大将军稍述马邑一带之地貌,及吾汉家之守备。”

    先前听到刘弘似是无心的调侃,殿内众人正琢磨着刘弘此语有没有什么深意,听刘弘将话题拉回正轨,又赶忙齐齐望向柴武。

    见此,柴武也是稍一拱手,来到堪舆旁,毫不在意的跪了上去,指向了一个黑点。

    “马邑,位故赵长城北四十里,代北雁门郡以南百五十里。”

    柴武第一句话,就让刘弘眉毛下意识一样,望向地上的地图。

    在这份地图之上,代国总体呈一个不规则的手机状,上下长,左右窄。

    最上面,即最北的一处,标记着‘雁门郡’等字样;最南,则是与上党郡毗邻的中都县。

    在这个立着的长方体更靠下的位置,是代都晋阳。

    而在刘弘认知中,‘比最北的长城还要靠北’的马邑,实际上却在雁门以南!

    就连差点把刘邦折进去的白登山-平城一带,都比马邑靠北百余里!

    在听到这句话的一刹那,刘弘便满带着疑惑,望向了单膝跪在堪舆之上的柴武。

    就见柴武话头一滞,面带苦涩的解释道:“陛下或以为,今吾汉家之北墙,乃秦所筑之长城?”

    听到这句话,刘弘面上惊讶更甚!

    却听柴武满带着屈辱和遗憾,将手指向了地图上代表马邑的黑点,而后在这个黑点以下,从左至右划了一条凹线。

    “陇右、北地及燕北,北墙却乃秦长城;然代地之北墙,却非为秦之长城,而乃战国故赵所筑之长城。”

    “代地之秦长城,乃于雁门以北,赵长城,则于秦长城以南百里百余里;于马邑至雁门为最阔,相距二百里。”

    说到这里,柴武大概在堪舆左上角外点了个点:“此乃云中,位秦长城北百里。”

    “秦长城西起陇右,至云中,围雁门而北延;赵长城则自云中而南折。”

    听柴武这番讲述,刘弘对如今汉室北墙防线的认知,又更加具体了些。

    简单来说:代北地区,有更靠北的秦长城,及相对靠南的赵长城两道北墙,作为防线依仗。

    而从柴武话中的意思来看,代北地区的秦长城,很可能无法起到真正的防线作用,反倒是位于赵长城外的马邑!

    这就让刘弘有些搞不懂了。

    马邑在雁门以南?

    照这么说,马邑怎么可能会成为前线,甚至是位于‘北墙’以外的一线?

    马邑以南,不还有雁门郡作为缓冲吗?

    看着刘弘脸上挥之不去的惊诧,柴武终是再摇了摇头。

    “启禀陛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