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套层级分明,奖罚明确的官员审核制度下,汉室方得以从畸形发展的‘黄老学执政思想’中抽出身来,官员一改往日慵懒模样,开始琢磨起为民造福。

    而在现在,‘审计’制度还未推行的汉室,大朝仪的意义,更像是纯粹的政治活动。

    诸侯外藩遣使,宗室彻侯齐聚,在天子的带领下祭拜天神太一,为先皇庙宇奉上牺牲血食。

    除了这些略带些‘总角’色彩的活动外,朝堂还会迎来一年一次,由汉室全部权贵阶级参与的大朝会。

    晚间,还会有天子赐宴群臣,等等活动。

    但现在,这一切都要往后稍一稍了。

    新年第一条,未央宫发出的一道诏命,便令满朝上下大吃了一惊,旋即从未央宫外,火急火燎赶往长安城以南,约五里处的‘社稷’。

    ——天子刘弘,将以十六岁的年纪,正式行加冠之礼!

    ※※※※※※※※※※※※※※※※※※※※

    社稷,在后世普遍被作为‘政权’‘江山’的代名词。

    但实际上,每一个封建政权,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社稷’,以及相应的祭坛。

    社稷二字,拆开来看,社象征土神,稷象征谷神。

    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农耕文明,土、谷二神,就是华夏民族最原始的崇拜对象。

    而封建政权建造‘社稷坛’,则是为了彰显自己‘以农为本’的执政方向,以天子之身,为天下百姓向土、谷二神祈愿。

    社稷之制发展到汉室,就又多了一层含义:天子除了祭奠神明,还要祭奠先祖。

    所以实际上,社稷并不只祭奠土、谷二神,还要祭奠先祖,即高皇帝刘邦、孝惠皇帝刘盈。

    如果说高庙,属于政权的法统来源,意味着刘弘的皇位,传承之太祖高皇帝刘邦,那社稷,就意味着政权‘君权神授’的来源:太祖高皇帝立汉国祚,乃受命于天。

    所以对于如今的汉室,社稷的意义,有点类似于‘刘氏宗庙’。

    刘弘作为刘氏子弟,今于皇位之上,若想要名正言顺的颁布诏命,亲政临朝,那最基本的先决条件,就是行冠礼。

    汉承秦制、周礼,而对于天子亲政,周礼中的条件便是:加冠成人,以及大婚。

    其实周礼中,还有关于加冠的年龄限制:男子二十加冠,女子十五加笄。

    刘弘如今的年纪,是无论如何,都不满足加冠条件的。

    这从社稷台下,正双手饱腹,不时遥望社稷台的朝臣百官面色中,就不难发现。

    随着一阵悦耳的奏铃声响起,刘弘从祭坛另一侧登上祭坛,终于出现在了朝臣百官视野之中。

    看着刘弘头顶上,已消失不见的十二琉冠冕,朝臣百官的心思,却俱集中在了耳边掀起的钟鼓之身中。

    “这···”

    须得一提的是,封建时代每一个在位至成年的皇帝,都能在死后被录入‘帝王谱系’,并得到盖棺定论,即谥号。

    但很少有帝王在逝去之后,能得到专属于自己的庙宇,以及庙号。

    起码在汉室,‘起庙’的规则还十分严格;除非在位时间足够久远,且立下了显著的功劳,才能的到庙号。

    如历史上,汉文帝刘恒,在位二十三年,将汉初遍地残垣的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条,边墙相对安稳,百姓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凭借这二十三年皇帝生涯的积累,刘恒才得以在死后立庙,守后人供奉祭拜。

    而文帝的庙号,便是太宗。

    得以在死后立庙的皇帝,除了能得到庙号和专门祭奠自己的庙宇,还能得到专门制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