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圣人、祭祀天地四时,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还把诸侯的信圭收集起来,再择定吉日,召见各地诸侯君长,举行隆重的典礼,重新颁发信圭。他即位的当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见诸侯,考察民情;还规定以后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诸侯的改绩,明定赏罚,可见舜注意与地方的联系,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原来已经举用的鲧、皋陶、契、弃、伯夷、夔、龙、垂、益等人,职责都不明确,于是此时舜命鲧担任司空,治理水土……自此,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清平局面。

    舜还让人在器物上画出五种刑罚的形状,起警戒作用;用流放的办法代替肉刑,以示宽大。但又设鞭刑、扑刑、赎刑,特别是对不肯悔改的罪犯要严加惩治,坏人受到惩处,天下人心悦诚服。

    帝舜时,中原洪水为灾,百姓愁苦不堪。

    鲧身为主掌水土的官员,受命治理水患,

    鲧撒下数粒九天息壤,顿时化作万丈高山,挡住了滚滚洪流。

    惊涛拍岸,势不可挡的洪流却奈何不了息壤所化的高山,不断地拍击、回旋。

    鲧沿着黄河主脉,自下而上,沿途撒下剩余所有息壤,化作九座十万仞高山,堵了黄河河道。

    可惜黄河河道被堵,洪水有奔流千万里,终因后力不继,之后便是被大水冲破!

    舜巡视天下,发现鲧用堵截的办法治水,一点成绩也没有,反而劳民伤财。

    为了显示公正,最后在羽山将其处死。

    于此时,一个黄袍和尚正是准提的首徒弥勒,弥勒自鲧腹中取出一个婴儿。

    哈哈一笑:“你就叫大禹吧。”

    十多年过去,大禹在弥勒的教导之下,学习治水之术。

    舜听闻大禹明白治水之术,顿时将治水的任务交给了他。

    大禹得到任务,开始视察河道,检讨鲧失败的原因,吸取了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决定改革治水方法,变堵截为疏导,对黄河之水顺其自然,以疏导为主。

    亲自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

    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

    弥勒等人竭尽全力,辅助大禹治水,从西走到东,遇到高山,啼肿听山斧劈,斧头利芒飞出,淡淡金,山崩地裂门默离峰被从中一分为二,裂开一峡谷,水流滚滚,倾泻而出。

    遇到大河拦路,大禹祭拜斧头,青光缭绕,分开水波,正是“开山斧。”

    大禹掏出一段铁棒,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唤做“定海神针”重一万三千五百斤,一抛,插入河底,测量深浅。

    这两样宝物皆是任太虚亲自炼制,并且反后天为先天而成。

    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从来不敢休息。

    后来,他路过家门口,听到妻子生产,儿子呱呱坠地的声音,都咬著牙没有进家门。

    三次经过的时候,他的儿子启正抱在母亲怀里,他已经懂得叫爸爸,挥动小招呼,禹只是向妻儿挥了挥手,表示自己看到他们了,还是没有停下来。

    禹三过家门不入,正是他劳心劳力治水的最好证明。

    禹亦关心百姓的疾苦。有一次,看见一个人穷得把孩子卖了,禹就把孩子赎了回来。

    见有的百姓没有吃的,他就让后稷把仅有的粮食分给百姓。

    禹穿着破烂的衣服,吃粗劣的食物,住简陋的席篷,每天亲自手持耒锸,带头干最苦最脏的活。

    几年下来,他的腿上和胳膊上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