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接力传递的邮驿形式。《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十五里辄立一铺,招兵五十人,起屋六十间,官破钱一百五十六贯,益以民力,仅乃得成”。

    各军距离太原五驿,也就是七八十里,相信大战也是迫在眉睫了。

    “分路进兵,不如合军一路而进。如此分兵,势单力孤,难免被金人一一击破。”

    李纲不由得颓然长叹:“朝廷节制之弊,分兵而进,太原之战,恐怕危矣!”

    尽管不懂兵事,李纲还是被朝堂上的耿南仲、唐恪、李回之流强上许多。眼看着金人势不可当,百姓流离失所,处处断壁残垣,女真大军的强势,大宋官军的孱弱不堪,朝中大臣们的文恬武嬉,这境况实在是让人焦心。

    见李纲意兴阑珊,脸色铁青,官员上前一步,轻声说道:“相公,东京城传来的消息,张灏所部节制的义军,在杀熊岭大破金人,杀贼骑兵千人以上……”

    李纲不由得一怔,他出京已经有一个月之余,想不到河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此事可是当真?”

    李纲睁大了眼睛,望着旁边的官员。

    也难怪他如此失态。朝廷各路大军和女真人打了这么久,从来没有听到过有如此震撼的事情。不要说打胜,就是能扛住对方的攻击,已经是惊世骇俗,更不用说杀贼上千了。

    “此事是真是假,尚未可知。”

    属官摇头晃脑道:“不过他们救回了小种相公,小种相公也上书,言及张灏部下义军的功劳,想来确有其事。”

    李纲精神一振。种师中在杀熊岭撤军的事情,他自然知晓,只是没想到,其中还有这么一段变故。

    “那忠义军如今有多少将士,如今是在张灏帐下,还是独立成军,自成一体?”

    此去两河,他节制不了各路大军,如果能让这些义军追随左右,无疑也是一臂助,即便不能杀敌,当当炮灰也是无妨。

    “听说忠义军在杀熊岭死伤惨重,并未跟随张灏大军,如今正在太行山中休整,人数大约不足千人。”

    属官的话,让李纲顿时失去了兴趣。

    “区区不足千人,又如何能挡得了15万女真铁骑!”

    他长叹了一声,瞬间又变得心事重重。国事如此艰难,河东军事不振,凭他一人无兵无权,又如何能挽回着河东的大局?

    王松哪里知道,他的大名,竟然能被朝廷两河宣抚使的李纲知道。如今的他,正身在河北西路、太行山东麓的铁坊之中, 埋头苦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今,事无巨细,都要他亲自上场,谋划决断。

    工坊里面,十几个工匠正在赤着上身,“叮叮当当”的打造着东西。也许在平时,光天化日之下,他们不敢打造这样的制式武器,但现在番子压境,大量宋人南下,也就没有了人再管这些。

    看到王松进来,众人一起放下手中的活计,弯腰拜道:“见过大官人!”

    王松点点头道:“各位师傅,大家都在这里待的舒服吗?”

    有匠人赔笑道:“大官人,再也没有比这里更好的地方了! 大官人给吃给穿,钱财也要给的多些,小人们都感激不尽!”

    王松也笑道:“各位师傅都有一手好手艺,在下也要多谢各位,为在下打了这么多好好刀枪出来。”

    这些工匠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世代都以打铁为生,可以说炼铁技术已经非常娴熟。

    王松让他们打的这些兵器都是寻常的刀枪之类,所以没有任何的难度。至于工钱,他们得到的比以前每月足足多出了二两银子,维护一家生计绰绰有余,所以做起事来也是格外卖力。

    “大官人,听说番子又要南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