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相公,公主!王相公来了!”

    所有的军士们,包括邵兴自己,都不由自主地站直了身子。百姓则是跪的到处都是,布满了陵园各处。

    王松赶紧分开军士,扶起了眼前的几位老者。并让军士们一起,扶起周围的百姓。

    “相公,我家三儿能葬在这样的地方,有人祭祀瞻仰,死也值了!”

    “相公,我家二哥跟着相公杀金贼,死在了战场上,能葬在这里,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相公宅心仁厚,善待咱们这些苦命人,菩萨会保佑你的!”

    王松扶起了眼前几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大声喊道:“乡亲们都起来吧,听我说几句!”

    百姓们都从地上爬了起来,王松面色凝重,大声说了起来。

    “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们,不是你们要谢我,是我要谢你们。没有你们的儿子、丈夫、兄弟,咱们又怎能打败番子,有今天的生活!”

    王松拉着前面白发苍苍老者的手,对着周围的百姓,显然是动了感情。

    “各位乡亲,从五年前杀熊岭开始,东京城大战、太原大战、府州之战,再到耀州之战,这大大小小几十战下来,我忠义军兄弟们,死了不下十几万啊!”

    “就说府州之战。一万多兄弟和鞑子四万大军相遇。一场大战下来,最后只剩下了六百多人,其余的,都倒在了府州的冰天雪地里。我自己受了重伤,在床上躺了半年,全身是伤,现在一刮风下雨,我这伤口就疼得厉害。”

    赵多福心疼地看着王松,眼里泪光闪闪。

    “本官发过誓,一定要建一座祠堂和墓地来祭奠他们,我也不能让我的兄弟白死。从那以后,忠义军牺牲的每一个弟兄,他们都有一块墓碑,以供他们的家人、亲朋好友和后人祭祀。通过祠堂,英雄之灵得以安身、家人可以祭祀、后人能缅怀瞻仰。死去的兄弟们是我们民族的英雄,值得我们缅怀!”

    一个读书人肃拜道:“相公所言甚是。天苍地黄,英魂归兮。所有为国献身的将士,都配得上有一快墓碑,供后人瞻仰。在下代这些英雄的亲友们,谢谢相公了!”

    “多谢相公!”

    下面的百姓又跪了一地,一起磕起头来。

    地下躺着的这些英灵,他们或都有着悲惨屈辱的过去,也是这个时代给他们留下的烙印。他们也许只是为了有一口饭吃,有个栖身的地方。等入了伍,明白了道理,练就了本领,杀敌于战前,战死沙场。

    他们或是农夫、读书人、小贩、贵公子;也可能是儿子,父亲、哥哥、弟弟。他们抗击金贼,洒血疆场,可谓是死得其所。

    忠烈祠为纪念阵亡将士而建,是将士的墓碑和祠堂。除了将士单独的墓碑,忠烈祠里还有几座集体陵墓,分别是东京城大战、太原大战、府州大战、耀州大战。墓葬周围松柏青青,鲜花朵朵,环境

    清雅,庄严肃穆。

    忠烈祠由祠宇和墓碑区两大部分组成,祠宇共两进,座西朝东,东西长两里,南北宽约100米。

    第一进为牌坊,一列拱门三孔,琉璃盖顶,花岗岩整石墙体,中拱上方,镌“忠烈祠”三个字,由大儒李若虚亲笔书写。

    进了牌坊,宽阔的道路两侧,便是密密麻麻,整整齐齐的墓碑,松柏分立墓碑两侧,绿草如茵,大小直到旁边都是参天的树木,寂静幽邃,让人油然而生肃穆之情。

    第二进为享堂,在忠烈祠的最后面,乃是祭祀活动中心场所。正中堂额“浩气长存”系王松亲书。堂内中间巨碑如屏,居中竖刻“抗金阵亡将士总神位”,两边刻各大战役阵亡将士神位。堂内东西两侧用青砖碑座形式展出了多位阵亡官兵的生平事迹,以及包括王松在内的军中高级将领的题词。

    忠烈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