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的船舱中,听到金兵退去的消息,大宋官家赵佶脸色通红,一下子坐了起来,刚才的病态一扫而光。

    “快去告诉殿下,让他马上安排下去,等雨一停,立刻回临安府!”

    临安城虽然被烧,可那是二次南迁的行宫,总不能因为金人退去,临安城被烧,又要进行第三次南迁西进。那样的话,岂不是要丧尽天下民心。

    河北宣抚司大堂,王松坐在椅子上,面色凝重。

    “相公,女真人破了扬州,又过了江,屠了明州、临安府,江南恐怕要大乱啊。”

    金人跨江而击,宋室逃到了海上。幸亏沿海岛屿纵横,地形复杂,大宋水师不断袭扰,金人才没有得逞。

    宋室割让淮北之地,金人南下隔断海路,黄师舜准备的船只,也没有办法送到河北之地。

    20艘海船、30艘战船,黄师舜已经联络妥当,都是福建的漳、泉、福三州所产。50艘战船,摊到几家船厂,加上有些船厂有一些存货,并没有多大的难题。

    黄师舜不愧是海内巨商,他特地招募了一批水手,都是行海多年的老手,以便出海而用。

    “这些个贼子,烧杀抢掠,总有一天,要让他们付出代价!”

    看到李若虚愤愤然的样子,王松不由得苦笑了一声。

    “谁叫咱们没有多少海船,经不起大战?”

    李宝悻悻说道,表情很是不甘。

    “相公,你有没有想过顺运河南下,占领两淮之地此举不但可以恢复漕运,控制淮盐产地,还能占领入海口,建立海师,控制海上贸易。一举三得,又何乐而不为之”

    黄馨话音未落,回来述职的黄纵也赞道:“黄家不愧是海上巨商,对我大宋海外贸易可谓知之甚深。下官佩服。”

    黄馨脸上微微一红,还礼道:“妾身浅陋之间,班门弄斧,让各位见笑了。”

    王松赞赏道:“贤妹见多识广、多才多艺,真乃女中豪杰,天下的奇女子。你就不要谦让了。”

    沿淮水打通海路,不但可以接应黄师舜购买的船只过来,建立一直庞大的海河舰队;还可以控制密州板桥镇等天然良港,开展海上贸易。

    只要控制了两淮之地,淮盐便可控制在手,令他头疼的饷银问题,也可缓解许多。

    煮海之利,两淮为最,有“天下大计仰东南,东南大计仰淮南”之称。淮盐加上解盐,所产赋税可占大宋财赋的六成以上。

    只是如此一来,就要和金人及其“伪齐”刘豫正面交锋,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粮食。

    “除了淮盐,两淮还是天下粮仓。淮南路漕运岁数约为130万石,加上备留的330多万石和上供的50多万石,两淮年产粮食可达500余万石,占朝廷的三成。”

    李若虚显然对粮产颇有研究,说出来的话也是有理有据。王松深深点了点头,看来这两淮之地,自己是得经略一番了。

    两淮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水网密布,自然条件优越,水稻、小麦、五谷杂粮在此均能种植。唐中期之后,两淮便是唐王朝的重要粮食基地。北宋社会安定,两淮人口大增,政府重视农业,兴修水利,两淮农业得以大肆发展,占大宋垦田总数的两成左右。

    黄馨打开眼前的册簿,皱起了眉头。

    “相公,这几场大仗下来,火药耗费甚巨。已经没有多少硫磺了。”

    “贤妹,此事我已自有分寸!”

    王松也是皱起了眉头。若是没有了硫磺,也就没有了火器。硫磺除了从南方购入,看来自己也得想些办法了。

    “贤妹放心,水师很快就会出动,顺汴河而下,打通运河和海路,从海外购入硫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