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面对士林、读书人,自然是创办报纸了。而对于劳苦大众、文盲们来说,在现有的条件下,剧社应该是更好的方式。

    “报纸,剧社?”

    面对李若虚的错愕,王松坚定地点头道:“不错,就是报纸和剧社。”

    “报纸面对读书写字之辈。剧社则是同时兼顾读书人和底层百姓,浅显易懂,生灵活现,就如演戏一样。”

    李若虚恍然大悟,自己真是杞人忧天。

    “原来相公几年前办报纸,早已经存了这份心思。有了报纸,这两河的百姓就都有了主心骨。抗金的形势必大为好转,相公兵不血刃,便可得这两河人心。善矣!”

    王松点点头道:“李公说的不错。这报纸首要的宗旨就是抗金。上面首先登的就是抗金的事情。”

    他沉声说道,里面有了些感情。

    “忠义军英勇就义的事迹、番子的凶残暴虐、官府的无能腐败、百姓的水深火热、士大夫的昏庸、当前的抗金形势、敌我双方实力的对比等等,都要一一涉及,让民众知道。”

    李若虚苦笑道:“相公,一份«警世钟»,再加一份«中华日报»,已经得罪了全天下的读书人。事关个人名节,那些把持朝政的士大夫,可能会恼羞成怒,与你争个誓死不休!”

    “他们也有资格代表天下读书人!”

    王松摇摇头,冷声道:“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文以载道,蹈义而死,这才是读书人的本意,他们配吗?”

    金兵南下。大宋济南府知府刘豫杀害勇将关胜,开城投降;北京大名府留守杜充决黄河,淹死百姓无数,降金;宋徽宗下面的“六贼”;宋钦宗的重臣耿南仲、唐恪;赵构宠信的黄潜善、秦桧,个个都是位高权重的士大夫、皇帝的近臣。

    若是把这些人的“光荣事迹”通过报纸曝光于天下,人人皆知,也能打消许多骑墙派心里的侥幸,北风压过南风,不让投降派占了上风。

    王松喝口茶,慢慢说了起来:“这些士大夫,平日里高官厚禄、锦衣玉食。不思精忠报国、安抚百姓,却只知贪图享乐,党同伐异。金人来临时,或一击即溃,或开门跪降。有些士大夫,空有报国之志,却是志大才疏、刚愎自用、嫉贤妒能,外行领导内行,真可以说得上是百无一用,误了百姓,也误了天下大好河山。”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才是一个“士”应该具有的品德。

    李若虚赞道:“士人入仕,应清正廉洁,执法严明,上报国家,下安黎民。在民族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杀敌报国。从容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

    仁。”

    “所以,不能让这些无能之辈再掌握话语权!”

    王松结束了这场无休止的讨论。他轻声道:“从即日起,咱们要成立宣化司,专门从事宣传教化一事!”

    “相公所说的“宣化”,到底是如何样的一种形式啊?”

    李若虚仍然是懵懵懂懂。

    “就像以前的«警世钟»,«中华日报»一样,只不过更加精细。比如说,我军大破完颜宗辅,就可以在这报上登出来;官府正在兴修水利、组织耕种,这也可以登出来;官府成立学堂、要求孩童上学,这也可以登出来。只若是当下发生的事情,或者即将发生的事情,都可以及时的登出来。这就叫“报纸”,提供消息、宣传官府的各项法规、政策,通报战场的战绩,低价出售,谁都能买得起。”

    李若虚马上明白了过来,他深深叹了口气道:“如此以来,百姓不出门可知天下事。即便是不识字,也可以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