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不利,可见船匠们的智慧。

    看着一艘艘带着木轮的中小战船,王松惊叹不已。这就是“飞虎战舰”了。

    “飞虎战舰”,乃是黄师舜从好友王彦恢得到图纸,由“黄河船厂”的工匠们经过改良后制作。“飞虎战舰”属于中号战船,船身两侧分别设置4个轮桨,每轮有8个桨片,装载二十到三十战兵,十分轻捷,可日行四五百里。

    工匠们取掉了船上的立楼,而只是增高了船舷高度。忠义军使用火炮为先,立楼这种保护弓手的设施,自然就被清除了。这也使得船只更加轻便,更加迅速。

    船舷两侧各有两门火炮,船头和船尾各有一门,总共6门火炮,两大四小。

    由于“飞虎战舰”是车轮战船,使用脚力,车船不能航行浅水,也不能用于航海,灵活轻便,适应浅水的舢板得以大行其道。

    每艘舢板小船上大约有10名士卒,船头、船尾各有一门小炮。

    王松身后的众人都是感慨万千。没有想到,忠义军的水师,很快就要成立了。

    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十艘巨大的战船一字排开,停泊在河面上,桅杆上面挂着巨大的彩旗。

    在十艘大船周围的江面上,除了十余艘搜刮起来的中型战船,其余密密麻麻、足足百余艘的就是“飞虎战舰”和舢板小船了。

    十艘主战船1500水兵,30艘“飞虎战舰”600人,90艘舢板900水兵,十艘运兵战船2000战兵。

    主战船上军士人数数百不说,光是船舷两侧的火炮就有十四门,五六百斤的重炮占了一半。

    一阵微风吹来,杏黄牙旗迎风飘舞,正面一个大大的“宋”字,反面则是同样尺寸的“王”字。远远看去,字体赫然在目,清晰可见。

    河堤上的忠义军将领们群情激奋,虽然军中的战船已经是巡弋于运河、黄河之上,并曾击退完颜宗弼部,令其撤往山东,但水师的创立,对忠义军却是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陆运只能通过马车、人工驮运等方式,劳民伤财,尤其是大型战争、辎重如山,靠肩扛车载,实在是费力的。

    水运则是便于运输,安全省力,速度快,可以把士卒快速运到战争前沿,迅速投入战斗。其优点不言而喻。

    尤其是河北,运河和黄河并行,漳河、洺水、滹沱河、清河纵横,水系发达。这里如今又是宋金交战之地的前沿,在忠义军骑兵并不占优的情况下,水师就显的相当重要。

    更不用说,大运河贯穿大江南北,一旦漕运受阻,两淮和江南的物品就无法运到河北,这也是忠义军无法忍受之事实。

    张横两眼放光,口中喃喃自语:“我忠义军,终于也有自己的水师了。”

    李宝看一切已经安置妥当,带领众人上前,抱拳肃拜道:“相公,忠义军水师军士5,000人集结完毕,如今吉时已到,请相公上前祭祀。”

    水师5000人,除了1000原来的运河漕丁以外,2000多人全是黄河、运河沿岸的水手、船工,其余的2000军士,则是直接从军中调拨,这些人也是战斗的主力。

    在中国,传统的下水仪式是准备三牲礼,祭奠诸神祈福保佑。王松虽然不迷信这些,却也是满怀肃穆之情。这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那是中华的千年文化使然。

    祭坛上,来自漕运司的主祭官员读着祭文,王松则是和一众军政要员,一起焚香致祭,叩拜天神、江神、土神和船神。人人都是面色庄重,一片虔诚。

    王松心里默念,祝健儿振奋国威,中华文明延续,永祚我汉邦。

    祭祀完毕,王松举起令旗,大喊一声:“开拔!”

    “开拔!”

    一艘艘船只慢慢驶离,观看的军士和百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