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却如此积弱不堪,屡被北虏欺凌。割地赔款、卑躬屈膝,归根结底,还不是朝廷昏聩,群臣无能!若是我中华还有尚武之风,又岂容这些蛮夷异族如此猖獗!”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校场上又响起了学员们震耳欲聋的怒吼声。显然,这基本上都是军中的将士所发。

    王松面色凝重,大声道:

    “番子如此嚣张,还不是欺我中华无人!归根结底,想要打败金人,就要有一支过硬的军队,一支强军,一支铁一样的忠义军!”

    “忠义军,忠义军!”

    那些军中的学员们的气氛高涨,每个人的胸膛好像熊熊烈火燃烧一般,心跳加速,眼睛和脸都是胀得通红。

    “学员们,一支铁一样的忠义军,需要的是无坚不摧、熟悉各种作战技能的基层军官。这样的军官,才能带领士兵们打胜仗。我希望你们努力学习,知耻后勇,以天下之忧而忧,做个“好”的军官,名垂千古,不负中华!”

    说到“好”字的时候,王松高高地竖起了大拇指,一直没有放下。

    学员们纷纷鼓起掌来,人人都是面色通红,这也是忠义军发明的新的庆祝方式。

    演讲短暂有力,王松退到一旁,点了点头。眼前的这些年轻人,朝气蓬勃,让他莫名地有些激动。

    也许,忠义军的将来,就在这些年轻人身上。

    教官的军纪演说结束,学员们由外向里,迈着整齐的步子一个个离开,教场上只剩下了王松等寥寥数人。

    “相公,这一期的学员不错,有很多都是陕西、四川、荆湖各地远道而来,比如宗老相公的外甥黄中辅,福建的黄公度,四川的虞允文,江西的胡铨,还有吴玠的长子吴拱等人,都是其中的翘楚。”

    “吴玠现在是大宋朝廷的一方诸侯,想不到把他的长子也送过来了!”

    王松笑了笑。这吴玠虽然小节有亏,但能抚士卒,同其甘苦,简素爱民,历史上抗金有功,和其弟吴璘、其子吴拱,一门忠烈,算是华夏的英雄了。

    “远来都是客,好好训练这个吴拱,也给吴氏兄弟一个面子。”

    王松翻开名册,继续看了下去。

    “胡铨,庐陵人,28岁,经史百家之学均有所得,通晓绘画……”

    王松点了点头,指着名册道:“这个胡铨,可以放入步兵科,测绘方面的才华,可不能浪费掉。”

    王松交代了一下,忽然像记起来什么事情一样,抬起头问道:“你刚说什么,四川的虞允文?”

    黄纵点头道:“相公,正是!这个虞允文乃是世代官身之家。他的祖父乃是唐朝名臣虞世南,他的父亲虞祺乃是政和年间的进士,现在在四川的地方赋闲养病。虞允文幼时聪慧,七岁即能提笔作文,如今刚好20岁,风华正茂,乃是少有的奇才。”

    王松微微点头。现在他敢肯定,这个虞允文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南宋名臣,被伟人誉为“伟哉虞公,千古一人”的那尊真神了。

    战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义勇

    ,南宋第一。虞允文在后世获得的赞誉实在太高。

    “虞允文这些青年才俊,一定要好生培养,将来有可都是民族的栋梁!”

    “讲武堂”的教育方法,半天时间教授课程,除有关军事的战术、兵器、测绘、筑垒及典范令外,并增加数学、历史、地理等,每节课为45分钟。

    典范令小册子是教授各项军事动作的准绳。普通知识是为了充实学员的军事知识,为全面学习各种军事演习准备条件。

    术科训练,先在操场进行各种制式教练,再到各教练场演习。

    野外演习,先由简入繁,再逐步进入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