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达幽燕腹地,作战起来就容易的多了。

    “磻阳务”的船工、船匠不少,木料方便,生产“飞虎”这样的小型战船,再也合适不过。

    太平天国之时,太平军与曾国藩决战于长江之上,曾国藩凭借强大的水师力量完全压制了太平军,而在其中,舢板小船起了很大的作用。

    到时候,再添加大量的舢板战船,架上火炮,自可以纵横江河,北上南下,无往不利。

    一支舰队,或者说是水师,实在是势在必行。

    黄师舜看了一眼女儿,继续道:“相公,在下此次带的六艘货船,乃是窄底宽舷的三层战船,乃是福建泉州所造,每艘足可以载三百人以上。在下也愿意捐给相公,以助相公军用,抗击金人。”

    王松点点头,沉思了一下,开口道:“黄公如此盛情,在下无以为报。大恩不言谢,黄公是我忠义军的贵人,乃是自己人,本官不会忘了你的。”

    黄师舜肃拜道:“相公言重了。小人只愿将来相公飞黄腾达之日,不要忘了小人。”

    王松点点头道:“苟富贵,勿相忘。黄公忠心为民,慷慨解囊,王某绝不相负!”

    黄师舜放下心来,肃拜道:“小人多谢相公。海上交易难做,小人意欲做这内河生意,还请相公帮衬一二。”

    黄馨惊讶地抬起头来看着父亲。这家中的生意,她可是知根知底。什么时候,父亲想起做这内河生意来了,怎么父亲从来没有对自己提起?

    王松轻轻点了点头,沉吟道:“内河生意,全在于运河畅通。如今金人肆虐两淮,运河盗匪纵横。难道黄公不怕货物被劫吗?”

    黄师舜眼睛看着王松,目光炯炯。

    “此事全在相公。相公想要把河北的玻璃、铁器、瓷器,河东的石炭、解盐运出去,打通运河也是势在必行。通海裕国,相公若是要打通海路,运河的通畅,也是势在必行。”

    通海裕国,海上丝绸之路,这些事情一直在王松的思考范围,就像后世的出口贸易一样,在提升国力的同时,还创造出了数不尽数的就业机会。

    “黄公对我这么有信心?”

    王松面不改色,淡然问道。

    “王相公兵威之盛,雄于天下。在下对相公的实力毫不怀疑!”

    黄师舜的回答也是清晰有力。

    忠义军的兵威,并不是信口雌黄,肆意渲染,而是实实在在打出来的。黄师舜脑海中闪过大名府城外的那座“京观”,不是谁,都可以立起此等的惊骇!

    他难道就不怕女真人报复吗?

    当然不会。因其士卒精锐,轻生赴死,战无不胜,更兼火器犀之利,若是野心大些,怕是会……

    “话虽如此,可五丈河以南还是大宋朝廷的控制范围。我总不能为了打通运河,派兵南下,公然与大宋朝廷为敌吧?”

    王松叹了口气,眉头紧锁了起来。

    他不知道部下将士的心思,也不愿意去冒这个险。宋室南渡,虽然伤透了一部分大宋百姓的心,可对他忠心耿耿的依然是大有人在。

    他甚至都不能确定,他的部下是否都完全忠诚于他。只有通

    过一场场的胜仗,不断增大的利益,才能把部下紧紧地团结在他周围。

    可是,有些险,他还必须要冒。比如说运河之上,朝廷水师无法顾及,他倒可以派他的“舰队”去开拓一下。毕竟,这关系到忠义军自身的利益,也关系到两河以及运河两岸百姓的死活。

    “相公过虑了。”

    果然,精明的黄师舜摇了摇头,说出一番话来,直到了王松的心坎里。

    “运河关系忠义军的利益和存亡,两河的物品需要卖出去,江南、两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