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口南下的难民,低矮的窝棚随处都是。沿着黄河南下,沿途的尸体随不时可见,有的就漂在这黄河之中,或顺流而下,或滞留在河湾处,让人触目惊心,不忍卒视。

    “河中之地,左右王都,黄河北来,太华南倚,总水陆之形胜,郁关河之气色。想不到竟成了这般景象。番子真是可恨、可杀!”

    看到李世辅坐在船头,一脸愤愤不平的样子,正在奋力撑船的船夫苦笑着,劝起了这位衙内。

    “小官人,谁说不是。自从这番子南下,祸害陕西、两河之地,百姓们这日子就更苦了。”

    船老大叹道:“若不是王相公,这两河之地还不知是个什么样子!现在王相公去了河北,这河东的强人们就又开始害起人来了。”

    李世辅心头一震,不由得站了起来,大声道:“船老大,你是说王相公没死?”

    船老大黑黝黝的上身全都是汗水。他拿起肩头的破布,擦了一下自己身上的汗珠,嘿嘿笑道:“小官人,看来你是不常出门,还不知这件事情。王相公自然没有死,他去了河北,占了大名府,继续招兵买马,杀番贼。不信你问船上的各位。”

    一个生意人打扮的胖子,满脸都是汗水,大声说道:“小官人,船老大说的没错,王相公确实没有死。小人刚贩了一批粮食去太原城和解州,守城的卫士亲口告诉小人,王相公在河北抗敌,阵势弄得挺大,还杀了个什么番子的三太子,可不得了!”

    李世辅和张琦对望了一眼,眼神之中都是起了兴奋之色。

    这位李世辅,乃是历史上有名的抗金名将,后改名李显忠,而为世人所知,青史留名。

    “李显忠生而神奇,立功异域,父子破家殉国,志复中原,中罹谗构,屡遭废黜,伤哉!”

    这便是史书对他的评价。

    宋高宗赵构初年,武艺高强的李显忠因延安府失守,被迫仕金。后挟持金兵将领完颜撒离喝,欲南下投宋,事败之后,全家老幼不幸遇害,故又投于西夏,借兵攻金。

    绍兴九年(1140年),李显忠大破西夏铁鹞子军,回归南宋,后数次抵御金军入侵。隆兴元年(1163年),隆兴北伐,李显忠与邵宏渊等出师攻取灵壁、虹二县及宿州等地。但因二人失和,邵宏渊部逡巡不进,李显忠最终大败于符离,使北伐失败。后郁郁而终。

    李显忠之父李永奇也是忠义志士,屡次劝儿子南下归宋,只可惜事败以后,全家殉难。

    时移世易,延安府守将换成了刘光世,李显忠一家也去了清涧城,人生轨迹发生了偏移。

    张琦兴奋不已,低声道:“小官人,原来出来只是碰碰运气,如今却晓得王相公在河北,咱们便去大名府就是。”

    李世辅点点头道:“此番前去,定要追随王相公,恢复失地,痛杀番贼,作出一番事业,否则绝不返乡!”

    少年人的心中,只有远方。也正是因为胸怀大志,人生才多了几分亮色。

    二人在河东县登岸,一路打马前行,远远望见解州城,北城外喊杀声震天,无数头裹红巾的汉子正在攻城。

    二人都是一惊,纷纷勒住战马,向

    前看去。

    “衙内,好像是番子的骑兵!”

    顺着张琦所指,城南烟尘滚滚,无数的女真铁骑正在向南城攻去。看来金人是想趁着北城外混战的机会,分散守军的注意力,一鼓作气攻下南城。

    “弟兄们,咱们的援军到了。弟兄们跟我一起,杀……”

    城墙下,头缠红巾的匪首武渊大声喊着,召集部下士卒攻城。话音未落,“噗”的一声,一支羽箭正中他的面门。鲜血迸溅,武渊从马上直直栽了下去。

    李世辅目瞪口呆,向前看去,只见烟尘腾腾,几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