佶轻轻点了点头,一路上有郓王赵楷和九子赵构统筹协调,一切都是有条不紊,井然有序,无需他费心。

    三子才华横溢,文采出众,九子文采略逊,却是文武双全。二人不分伯仲,但在行军打仗,开疆扩土上,却都是乏善可陈,开拓不足。

    倒是那个幽禁的大儿子,自小自己就不待见,被逼无奈当了帝王,却又被自己轻而易举给推了下去。

    大儿子虽然优柔寡断,但这几年已经大为改观。经历过破城破国之煎熬,行为上已经成熟许多。

    皇孙赵谌也是聪明伶俐,少年老成,只是木已成舟,他总不能再把皇孙推上皇位,自己打自己的脸。

    赵佶走上了船头,看了一眼远处赵桓的船只。木已成舟,他也不可能重新扶大儿子和皇孙上位,只能是且行且看了。

    夜幕低垂,一艘艘大船停泊在淮阴磨盘口,这里已经是淮河河道,乃是泗水和淮水交汇处。夜已深,船上的人都已经陷入沉睡中,只有船头一盏盏的灯笼发出微弱的亮光。

    “这么多的船只,水位压得这么低,上面肯定有不少金银财宝!”

    靠岸的一片树林中,一个黑衣蒙面的男子低声说道,眼神中都是贪婪。

    “仔细记下船只数量,回去向大哥禀报,这可是个大肥羊!”

    一群黑衣劲装的汉子,手里拿着刀剑,人人身手敏捷,从树林间纷纷现身,就如鬼魅一般。

    另外一个黑衣人迟疑道:“这可是大宋朝廷的船只,这一动手,就是和朝廷翻脸,是不是有些冒险?”

    “你这厮,怕个甚!”

    带头的黑衣人轻蔑道:“就大宋朝廷这些鸟人,又怕个甚!连两河都割让给了番子,都是些软蛋。你们在这守着,我回去禀报。”

    带头的黑衣人统计好了数量,带着几个人匆匆离开。剩下的几个黑衣汉子们悄然隐藏起来,和漆黑的树林混为一体。

    天色麻麻亮亮,运河上浮起一层雾气,船只隐隐约约,靠在岸边。船上的众人还沉浸在一片睡眠中。

    淮河北岸磨盘口,大量手持刀枪的汉子,密密麻麻,漫山遍野,正弯着身子,向岸边的船只蹑手蹑脚地潜来。

    看着庞大的船只队伍,李成不由得咽了口唾液。若是一击得手,不知有多少好处。

    有些帐篷搭在了河岸边,紧靠着船只。显然船上之人觉得睡在船上不舒服,而将休憩之所安排在了岸上。

    “直娘贼的还挺会享受!”

    李成嘴里轻轻骂了一声。

    南岸边的高矮树木上,拴着一匹匹溜光水滑的高头大马,到处都是,粗粗看去,也有两三千匹。

    李成心里怦怦直跳。若是把这些战马都夺了,自己也能建起一支像样的马军,纵横两淮。

    对方的军士似乎颇为精锐,光是那两三千威风凛凛的骑兵,恐怕就不好对付。

    “兄弟们,先解决北岸的骑兵,南岸的骑兵一时没法过来,然后抢劫战马和船只。”

    李成低声吩咐,一众盗匪都是兴奋异常,纷纷摩拳擦掌,轻轻向船只靠去。

    赵桓起的很早,他来到船头上,早晨新鲜的空气让他精神一振。他伸了个懒腰,向着岸边看去。

    目光所及

    ,岸上密密麻麻全是面目狰狞的盗匪,赵桓不由得一愣,没等他反应过来,一支羽箭呼啸而来,正中他的肩膀。

    赵桓一个不慎,从船头直接掉入了水里,溅起一大片水花。

    “射!”

    李成并不知道,被自己射落入水的是大宋的皇子,眼看已经暴露,先下手为强,他一声大喝,站起身来。

    李成身后上百的弓箭射手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