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赵府尹,令爱三十六娘可在京中?”

    李若水放低了声音,试探性地问道。

    “听闻三十六娘乃是王松的义妹,不知她如今在何处,作何营生?”

    宗泽也是睁大了眼睛,看着赵鼎。

    二人都想知道,王松到底是死是活。

    赵鼎心中恼怒,这样不明不白地传下去,女儿以后还怎么嫁人!

    他沉下了一张脸,正色道:“小女跟随义军,杀敌报国,如今究竟如何,我这做父亲的却是不知。不过,若是王松果真生还,小女也会自当追随,抗击金人。”

    李若水一阵苦笑。赵鼎这老狐狸,说了等于没说,谁也不知此王松是不是彼王松。

    不过如今大宋已经迁都,再追究这些,又有何意思。

    “李通判,当日太原府扣兵不发,致使忠义军上万大军灰飞烟灭,若是王松活着,你就不怕他找你报仇雪恨吗?”

    李若水脸色涨红,说不出话来。

    扣兵不发,虽然张叔夜和秦桧是主谋,但他李若水作为太原知府,也是难辞其咎。若是他坚持,张叔夜估计也不会那么强硬。

    北上太原的一众群臣之中,张叔夜和秦桧随君南下,张俊担任了南京应天府留守。王松若真是寻仇,他和张俊只怕是难逃。

    王松部下,穷凶极恶之徒数不胜数,这些人连女真人都不放在眼里,又岂会在乎他小小一个通判。

    上万大军惨死,王松阵亡,成了他心头去不掉的一块重石,尽管他只是帮凶,而非主谋。

    宗泽看李若水黯然不语,轻声说道,打破了尴尬。

    “听说张学士为大殿下祝寿,回朝以后,深居简出,整个人很是颓废。他也没有料到,因为一念之差,而酿成了如此大的过错。事情已经发生,就不必再提了。”

    他虽然也是为王松战死暗自不平,但这件事情毕竟事出有因。上到君王,下至杜雄、折可求,人人都有责任。至于其中是否有人推波助澜,就不得而知了。

    “只是可惜了上万战死的将士,那都是我大宋的精锐。若是增援到达,火器充足,又怎会有今日南下迁都之狼狈。”

    宗颖微微摇了摇头,满脸都是痛惜之色。

    “河东、河北诸将如何,太原城、大名府,这几处的情形如何?”

    宗泽转了话风,提到了众人最担心的两河的割地问题上来。

    几人算是朝中少有的忠义志士,倒都是希望两河这些重镇,将士们可以抗旨固守。东京城一马平川,没有了两河这些重镇在前面支撑,旦夕之间,就会陷入女真人的重围。

    “河东宣抚副使张俊领兵南下,驻守南京。太原城的张宪、牛皋等人,和完颜宗瀚的西路军大战数场,完颜宗瀚已经退兵忻州。金兵因隆德府的忠义军固守,暂时无法南下,河东战局暂时胶着。”

    李若水是前太原知府,河东的战事,他自然是了如指掌。

    “至于河北之地,岳飞近日会率部南下,协助宗老相公守护东京城。河北宣抚副使张浚,则会

    领兵去陕西,以固侧翼。大名府割让给金人之后,这二人很快就会南下。”

    宗泽点了点头。朝廷下旨南迁,割让两河之地,纵然岳飞和张浚不愿撤兵,只怕也会遵照朝廷旨意南下。

    张浚则是先要去江南,如果没有什么变动,便会去陕西,节制各路西军,以免一盘散沙,被金人一击而溃。

    只是,如此一来,就可怜了大名府城中三四十万的宋人百姓了。也不知道女真人入城以后,会是怎样的一副情景。

    两河虽然奉旨南下的官员不少,但选择留守抗金的也不在少数。就如固守时间最长的中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