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过得去的字体,轻声笑道:“这两首«卜算子.咏梅»算是微臣送给帝姬的佳节礼物吧。这第二首也预示了我大宋历经坎坷,苦尽甘来。”

    前一首乃是南宋陆放翁所做,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后一首则是后世伟人所作,伟人在这里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与陆放翁所写大相径庭。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而伟人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二者各有千秋,但后一首更能反映眼下的抗金形势,更能切题。

    “妙妙妙!果然是好词!”

    果然,一看之下,赵桓已经是眉飞色舞,连连点头道:“好一个“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王卿家不仅是马上英雄,就连马下也是妙笔生花。我朝若是科举取士,定是野有遗贤。王卿家国士无双,可谓是大家!”

    王松打蛇随棍,马上道:“臣破虏多谢陛下赞誉!”

    赵多福看着眼前的两首词,一颗心“蓬蓬”狂跳,“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难道他是在暗示什么吗?

    赵福金满脸惊愕,目瞪口呆,想不到一介粗鲁武夫,如此才华横溢,竟然出口成章,七步成诗,可谓天下奇才!

    赵佶乃是大家,尽管大宋朝在他手里乌烟瘴气,民不聊生,但此人在诗词歌赋上,却是极有天分。

    赵佶仔细看了一下三首词,沉迷不已,连连点头道:“好!好!好!王卿家天资之高,恐怕我朝之苏东坡也颇有不如。王卿家倘若有机会,可以常来龙德宫,和本道君探讨一二。”

    王松脸上一阵发红,赶紧谦让道:“禀告太上皇,一待女真人退去,微臣还要去河东河北,编练士卒,行军打仗,收复河山,恐怕是没有时间向太上皇请教了,还请太上皇见谅!”

    一听到女真人,赵佶的脸色马上变得苍白。他嘴唇有些发抖,嘴里哆嗦着问道:“王卿家,你说这女真人会破城吗?”

    王松摇摇头,看着眼前色变的几位皇族和宫人,朗声道:“太上皇尽可放心,依据目前的局势,女真人很快会提出和议,撤兵北上。太上皇不必担心,赋诗作画,写字修养,只管放宽了心就是!”

    听到王松肯定的答复,赵佶脸色红润了一些。他看了看旁边满脸娇羞的柔福帝姬,轻声问道:“王卿家年方几何,可有婚配?”

    王松一脸懵逼,不知道赵佶问他这些,到底为何。

    他肃拜道:“回禀太上皇,微臣今年21岁,尚未婚配!”

    赵桓轻轻咳嗽了一声,赵佶立刻岔开了话题,问道:“王卿家年少英雄,有何志向,可否给本道君说上一二?”

    王松思考了一下,郑重道:“回禀太上皇,臣愿辅佐陛下,成就一代明君。恢复燕云,收回大夏,扫平南蛮,漠南漠北尽收于我大宋疆土,勒马燕然,佑我大宋江山一统,万世延绵。”

    赵桓脸色通红,心中也是受到了王松话语的感召,千万个念头此起彼伏,情绪不能平息。

    赵佶神情落寞,点头道:“王卿家果然是少年英雄,心事当可拿云,豪气冲天,忠心可嘉!官家会重用于你,本道君就提早祝贺你立下战功了!”

    王松随赵桓告辞离去,赵多福手里拿着梅枝,看着王松离去的方向,犹自发呆。

    赵佶看了一眼女儿,轻轻摇了摇头。

    “媛媛,人都已经走远了,再瞧也没有用了!”

    赵多福脸色一变,对父亲的话却不理不睬,浑似没有听到一般。

    赵福金摇摇头,随即眼睛一转,轻声道:“爹爹,王松一介粗鄙武夫,乃是战场宿将,和媛媛倒是良配。若是能玉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