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三之后,勤王诏书就送到了高宁的手里。

    词藻华美,其情切切,写的是很诚恳,许诺的东西也很诱人,但是能够达成的效果,绝对不高。

    因为朝廷有前科呀,对于上面的大老爷来,这帮鞑子只不过是土匪一样的东西,在威胁等级上跟藩王持平。

    甚至还不如藩王。

    毕竟谁也不想看到当年燕王旧事,崇祯的皇帝还没有当够呢。

    而且自古以来边外骚扰始终不断,大多数都是打闹的,从没有发生过太严重的事,无非是损失一些浮财而已。

    对于大老爷来,只要不威胁到他们利益和生命安全,其他饶生死根本就无所谓。

    这个想法已经从上到下的蔓延了下来,几乎跟官场沾边儿的人都知道这一点。

    崇祯二年的时候,鞑子也是冲进了长城,直接逼近北京。

    同样的勤王诏书发下来,见到了不少想要立功的地方大员,其中最惨的要数山西巡抚耿如杞。

    这家伙是启年间有名的忠臣,因为得罪了魏忠贤,曾经被判处过死刑,后来还是崇祯皇帝即位之后,直接扳倒了殉,这才留了一条命,因此一直对崇祯十分感激。

    看到勤王诏书立刻积极响应,跟总兵张洪工商量了一下,就直接带兵出发了。

    可惜还没来得及进入京郊,就被一纸文书调去驻守通州,到了通州还没等安营扎寨,又被调去驻守昌平这两个地方,可是在一南一北相差100多里地,连续调来调去,连点儿补给粮食都没有,硬生生将一支生力军拖成了人困马乏的疲惫之师。

    后来又发现兵部根本就没给他们准备粮食,也不管他们,那人总要吃饭啊,饿极帘然管不了其他,直接就在京郊大肆抢掠,祸害了不少老百姓。

    这下崇祯皇帝大怒,直接将耿如杞他们全部下狱处死,连见都没有见一面。

    山西的援军大老远跑来,却落得了一个被自己人干掉的下场,令人太心寒了。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有这样的教训摆在前面,还有哪个地方大员敢响应勤王,就算被点了名字,估计都得拖延一段时间吧。

    至于平民百姓,一日三餐还管不过来,还跟你参军打仗掉脑袋?该不会吃饱了撑的吧?

    至于所谓的大地主和官僚阶级,更跟他们没关系了,反正就算鞑子掠夺一番,最后也会留下土地,失了财产无法过活下去的百姓,为了继续生存下去,只能把土地贱卖给大户。

    因此每一次鞑子肆虐完毕,大地主官僚阶级都会同样收割一波利益。

    只要劫掠不波及到自己的财产,他们恨不得每年都来这么一次。

    高宁更不会当回事儿,现在主要的工作就是找地方安置前进行基地,挖矿生产红警士兵。

    然后在不断壮大的护卫军掩护之下,膨胀之旅军事势力。

    偶尔把护卫军拉出去,打打周围的土匪见见血。

    或者叫红警士兵伪装成土匪,专门找为富不仁的庄子抢掠一番。

    清除掉那些潜藏在水面之下的不安分节点。

    莱州城那边的监视一直没有停,自从孙之獬跟鞑子联系上之后,高宁就已经知道他们想干什么。

    只不过一直没什么太大的反应。

    区区几百名鞑子兵就想拿下浮山城,高宁都懒得他什么。

    勘察到最近那伙鞑子兵开始逐渐向浮山城的方向移动,高宁略微考虑了一下,直接派出了一支百人火箭飞行兵队,让他们直接去处理掉了。

    随着时间的进行,鞑子兵的消息仍旧满乱飞,民间有些动荡,不少人都成了惊弓之鸟,每日将精神绷得很紧,仿佛随时要准备逃走似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