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至于为什么失败,还在于定襄军硬实力的体现,其中的关键,则是杨业,没有那等勇略与胆魄,汉军也胜不了。

    “但终究是败了!”耶律璟说道:“倘若派你前去,断不至有此败!”

    耶律挞烈则应道:“陛下,倘若臣领军,纵使不败,也不难以胜过杨业,夺取雁门关!”

    听他这么说,耶律璟沉默了一下,面容恢复了平静,沉声说道:“此次交锋,却也不是一无所得,汉军的战力,只怕还要超出我们的预计!一个杨业,一支定襄军,就如此难缠,更遑论南朝那些常年征战的汉军精锐了!”

    听其言,耶律挞烈却摇了摇头,对辽帝说:“陛下,臣以为,一个杨业不能代表所有汉将,一支定襄军也不能代表所有汉军!雁门此败,更多的原因,还在于雁门敌情的特殊性,将领勇略,兵卒操练多年,而我军实事起仓促,安平王年轻气盛......

    臣以为,陛下可重视此败,却也不必因一小败而过于高看汉军!”

    “卿这话中肯!”经过耶律挞烈这么一开导,耶律璟略显沉重的心情果然有所好转。

    “此战的善后事宜,就有劳你去安排了!”在堂间走了几步,耶律璟冲耶律挞烈吩咐道:“契丹部族之中,伤亡的将士,优加抚恤。有斩杀汉军的,论功行赏,无战绩者,什长以上,皆将一级!皮室军,朕另有处置!”

    “陛下赏罚分明,臣佩服!”耶律挞烈应道。

    耶律璟则还有话说:“对于那些‘汉卒’,根据此战表现,全部擢升1到3级,各给粮布!”

    听其言,耶律挞烈微感讶异,但表情间,不免赞许:“陛下这是要施恩于这些汉人啊!”

    耶律璟则感慨道:“巴速堇此番行为太过,那样只会激起汉卒们的厌恶与反抗,并不利于人心的巩固。大辽治下,州县不少,汉民更以数十万计,这些人归治最短的都有十多年了,这些人,如果群起反抗,则大辽不安,而如果能使之真正为我所用,则大利于国!”

    “陛下英明!”

    耶律挞烈算是辽国的贵族大臣中,比较理性的了,能够对治下诸族百姓提供一定的公平。而辽帝继位以来,实则表现出了一定对“汉”的厌恶,到此刻,他方有所体会,皇帝内心里,实则对于治下汉人问题还是很重视的。

    不过,想要彻底收服辽境的内的汉民,做到胡汉并用,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辽帝一人,并不能代表整个契丹的意志,而契丹的贵族大臣中,似耶律挞烈这样理性的大臣又太少了。

    更重要的,随着南方的大汉越来越强大,并对辽国造成威胁,同文同种的亲和力,可比契丹人要亲切多了。不过,那仍需要一个名为“利益”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