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的水土条件,就没有不垂涎三尺的。

    而林邑国对三角洲的窥探,也引发了邻居真腊的强烈反应,早在开宝年间,双方就已经就这块宝地进行争夺了。当然了,是由林邑国支持的那些汉人商贾、武装移民,从海上登陆上岸,驱逐土著,建立据点。

    于真腊国那边而言,汉人的行为,则突破了过去行商的底线,野心毕露,就是侵略,自然启动反击。

    不过在初期,冲突还不算激烈,不过是你突袭我的据点,我抢掠你的城镇。

    不过,进入雍熙年,随着林邑国逐渐走上正轨,随着军事建设的加强,冲突的烈度开始提升了。

    在雍熙三年的时候,真腊国那边组织了上万人,发起对汉人的驱逐行动,意图把三角洲的汉人商民赶下海去。

    闻讯的刘曙,遣送刘珙领军三千拒敌,一番厮杀,凭借着刘珙出色指挥能力以及林邑军的装备、战斗力优势,成功挫败了真腊国那次行动。

    也正是从雍熙三年起,真腊与林邑之间算是彻底撕破脸皮了。仅从国力而言,在中南半岛之上,没有那个国家与势力能与真腊相比,即便是林邑。

    如果双方面对面的拼消耗,林邑国也未必拼得过,刘曙也舍不得拼。但是,刘曙的林邑毕竟不是周遭那些土著国度、部族势力,他有来自国内源源不断的力量投入,每来一个移民,经过一个商人,都是对其实力的提升。

    而最直接的,是来自安南道的支持,在此事上面,是有朝廷背书。每一次刘曙向朝廷打报告求援,说面临真腊进攻威胁了,最终总能抠出点好处,提供方自然是安南道。

    而在雍熙五年冬,真腊国发动对安南道的袭击,其背景也基于此,平心而论,朝廷也算是被林邑国给拉下水,当然,真腊国主动挑衅的举动,也的确愚蠢。

    从去年十月开始,作为征南大军副帅的侯延广,便已经率领两广军队南下,开始对安南道内的叛乱进行清剿,杀了很多人,平叛的效果也很好,一个月的功夫,大股叛军基本不存在了,有的部族选择再度低眉顺眼,拒不臣服者,则只能夺到西、北方向的山地、高原里打游击。

    等作为主帅的刘文涣抵达安南道治交趾时,安南道北部地区的叛乱已经基本被平定。

    十二月,略事休整的汉军大军南下驩州,进攻入寇的真腊军队,结果是没有任何悬念的,虽然真腊军队鼓起勇气接战,但在汉军的进攻下迅速溃败,他们引以为豪的战象部队,甚至抗不过一轮火炮的攻击。

    驩州一战,来自中国大炮的轰鸣声,第一次尽情地放响在中南半岛的土地上。

    真腊军惨败,死者数千,俘虏三万余人。按理说,至此朝廷交待的使命也差不多了,两个月平乱却敌,很是完美。

    但是,在刘文涣的坚持下,汉军在收复所有失地后,顺势反攻入真腊国境内,想要获取更多的功勋,即便为很多保守派诟病,但开疆拓土依旧是大汉第一等的功勋殊荣。

    可以想见的,比起在安南道内的反击作战,入侵真腊国,就没有那么容易的。困难的并不是敌军,而是简陋的道路交通、艰难的后勤补给,以及毒虫瘴气,即便从征将士以两广、安南人为主,依旧在进军途中,伤亡巨大。

    然即便如此,在雍熙六年的一月,汉军也成功攻克了真腊国北方大量城池土地,尤其是,文单城也被汉军占领。

    文单可不是一座简单的城市,后世名为“万象”,真腊国曾分裂为水陆真腊,在中国,则称陆(北)真腊为文单国,可想而知这座城市对真腊国的重要性,那几乎是其北面国土的脊梁。

    而对于刘文涣进攻真腊的决策,最兴奋的,莫过于刘曙这个叔叔了。在平叛期间,林邑这边在南边,也发起了对真腊的袭击,但战事规模一直不算大,毕竟整个中南半岛局势的发展,都要看驩州那一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