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董姝惦记着带着相公回去显摆,而许时秋却想着刚才杜大夫说的话。

    只要一想到自家小娘子因着自幼受罪而发育不好,他的心头就窝着一团火。

    ‘董家!’

    杜大夫在许时秋开口请他去正院见许老太太的时候就在心里叹息一声。

    许家的三公子真的是个好孩子,又孝顺又懂事。

    不仅长的好,武艺更是比他已经去世的爹好。

    如不是谁靠近他谁就倒霉,他这会怕至少是个参将。

    带着遗憾,杜大夫也慢慢起身,而他刚起身,身后刚才坐着的椅子便毫无预兆地晃动了几下。

    董姝离杜大夫最近,她看着最少有五十岁的杜大夫面露慌乱,忙伸手扶住他的手臂。

    就在董姝扶住杜大夫的刹那,那椅子竟然又诡异地停下了摆动。

    三人望着这一幕,实在不知该说什么。

    最后还是年迈的杜大夫开口谢过董姝,才打破了这诡异的安静。

    谢完董姝,杜大夫这才看着许时秋感慨道:“看来三公子还真的娶对了娘子。”说完这话,杜大夫提起药箱大笑三声后离开了时欢院。

    董姝不明白杜大夫刚才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可许时秋明白。

    依着往日,杜大夫离自己这么近,那椅子定是要砸到他的。

    可就在他的小娘子扶住杜大夫后,那椅子竟然又不动了。

    望着小娘子,许时秋心里大胆地想着一个可能。

    或许他奇特的命运是真的好不了,但小娘子却能压住他的霉运!

    想到这个可能,许时秋望着董姝的眼睛越发欢喜。

    杜大夫在离开时欢院后便去了主院,一进门就将刚才时欢院发生的事情告诉了许老太太。

    许老太太在听完他的讲诉后,也在心里怀疑起董姝是不是真的能压住三儿子许时秋的霉运。

    在许老太太猜想的时候,许时秋也和董姝简单地吃完地早饭,提了六样礼从时欢院离开了许家往村中走去。

    董家和许家一样都在下河村。

    下河村属沿海镇,是一个靠海很近的小渔村。下河村没有山,或者说整个临海县都没有山。因着下河村靠海不远,所以良田并不算多。

    村落里有很多小鱼塘,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个鱼塘,鱼塘边是成片的芦苇。

    此时的芦苇刚刚经历完寒冬,还未来得及舒展经络重复它一片一片的绿色海洋。

    待到秋天,芦苇顶部的芦花,早早地就会被村中穷苦人家收集,成了过冬的佳品。

    董家住在村头,离另一个更穷的小河村更近,而许家却在相反的方向,离热闹的镇上近些。

    因着董姝和许时秋一早在家里耽搁的时间有些久,等他们走至村中,大多村民都忙完了一早上的活计,此时都聚在门口歇息。

    尤其是嘴碎的妇人们,她们一早起来洗衣喂鸡,这会刚忙完,正纷纷拿着草绳或绣篓,聚在一起编草鞋或是缝制从镇上绣楼领的活计。

    这些人看见董姝和许时秋并肩而来,皆停下手里的活计,或光明正大或偷偷地打量着他们。

    董姝一直注意着路两旁的村民,等快要走到大伯家的时候,终于看到一个熟悉些的人。

    那人是董姝大伯娘戴氏的堂妹,经常去董姝大伯家找她堂姐说话,所以董姝也认识她。

    小戴氏看见董姝,也是眼睛一亮,虽看见许时秋在,但还是壮着胆子朝前走了几步,望着董姝唤道:“姝儿,你这是回门啊?”

    小戴氏话一出,蹲坐在各家门前的妇人和村民们纷纷抬头看向董姝和许时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