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峰坑谷坑坑洼洼,其余一片死寂,没有月宫,更没有嫦娥、月兔、吴刚、桂树……道藏之中留下来的那些记载,全都是错的。”

    “……”

    成玄英捂住了头,尹文操自然不会用这种事来骗他,可如果这都是真的,岂不是说明道藏之中的记载根本就是子虚乌有、胡编乱造?

    无论是《归藏》亦或是《淮南子》等古籍都明确记载了“嫦娥奔月”的事迹,如今却说月亮上没有月宫、没有嫦娥,道家如何自圆其说?

    这种理想信念的崩塌比一刀杀了他还要令他感到难以接受……

    尹文操对成玄英的表现并不意外,当他第一次用望远镜在夜晚观察繁星璀璨、皓月高悬的星空之时,那种直观的震撼只能更震撼。

    他抬头从敞开的屋顶看着蓝天白云,感慨道:“这片天空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亘古未变,也将永远的存在下去,千年、万年、乃至于十万百万年……与此亘古永恒相比,人世间的沧海桑田也不过是瞬息而已,什么皇图霸业、什么功德名誉,转眼成空。”

    看向成玄英,指了指自己的头,目光闪烁着炽热与坚毅:“唯有学问才能贯穿千古、永不腐朽!我道家从来都不屑于传道布教、愚弄民众,之所以从刀耕火种茹毛饮血到如今火器兴盛传承数千年,根源在于我们的天人合一的学问,儒家也好,什么兵家、墨家、医家等等也罢,哪一个不是依附于道家学问之上而衍生出来的?既然如此,何不回归本源、根植于学问呢?将那些虚无缥缈的求仙之术束之高阁吧,那些东西只能供给于帝王将相、高官显爵,而接下来整个道家应该将所有的力量集中起来,去开创、壮大‘天文学’‘医药学’这两门学科。只要能够有所突破,道家就可以传承千古、永不断绝。”

    争夺信徒?

    收割民众?

    道家从来不屑于这么干,就算要收割那也是收割帝王将相……

    可就算收割到了极致又能如何呢?

    一场“灭佛”之类的祸事砸到头上,所有的兴旺昌盛都在一瞬间化为云烟、归于尘土。

    可学问不会烟消云散,道家的典籍蕴藏了“天人合一”之道,掌握着天地运行之规则,一代又一代的滋养着华夏大地,佛门那些似是而非、空洞诡异的经文岂能同日而语?

    如果再能够于“天文学”“医药学”这两项道家有着深厚传承的学科之上有所建树,足矣传承万年而不绝。

    再多的信徒,也比不上将教派的传承融汇入民族的血脉。

    成玄英平复了一下心中的震撼,仔细思索一番,颔首道:“道友已经得窥天道,只需一直走下去必然能够将道家发扬光大,但我道家之传承却绝对不可摒弃,此间事了,我将返回东海闭关不出,专心整理道家各门各派的理念教义,奠定我道家传承之根基。”

    道家传承的太过久远,甚至可以溯源至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年代,那时候没有笔更没有笔,所有的道藏都是口口相传而来,在历经无数次的战乱、天灾、人祸之后或是散佚或是误传,导致道家派系支脉层出不穷,核心的理念杂乱无章甚至天差地别,想要不被佛门死死压制永无翻身之日,就必须将这些核心的理念予以整理、归纳、总结,使得整个道家一系拥有一个统一的传承。

    道藏为主,学问为辅,才能造就万世一体、永无断绝的道家传承。

    尹文操欣然道:“道友天资绝顶乃我道家百世难遇之奇才,如今倾心于道藏之编著定能事半功倍,待到中元节时天下各方道友齐聚此间,当可邀约一起共襄盛举。”

    道家虽然派系杂乱、统属不一,可毕竟同根同源,如今面临佛门前所未有之威压,定然能够齐心合力发起反击。

    只要道家各派能够摒弃成见、携手奋进,这天下还未有不可为之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