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那一日起便殚精竭虑、废寝忘食的治理国家,集合朝野上下万众一心,这才开创贞观一朝之盛世气象,现在却因为兵变极有可能导致太宗皇帝的所有心血付诸东流……

    若太宗皇帝仍在,于皇位传承与江山稳固之间二选其一,会如何抉择呢?

    只不过事已至此,自然是没有回头路的,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不管前面是胜利曙光亦或万丈深渊,都退无可退……

    *****

    武德殿内,气氛极为压抑,李、刘、安三支军队开赴长安的消息好似一道闷雷一般震得所有人心慌神乱、惶恐不安,最不愿意见到的局面还是发生了。

    自从晋王起兵之时开始,李承乾这边便一直努力以雷霆万钧之势平息这场兵变,以免整个关中的驻军、门阀群起响应,期间的效果好算是不错,尤其是房俊在玄武门之外重创殷秦州给予所有关中驻军、门阀一记闷棍,令所有人心生惊惧,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才争取到太极宫决战之局势。

    然而现在随着李、刘、安三人率军前来,局势被彻底打破,紧随其后的必然还有其他人……

    不过局势倒也未到彻底糜烂之时,坏处是整个关中的局势已被打破,紧随其后的必然还有其他驻军、门阀响应,但程咬金能够信守承诺死守咸阳桥,将三支军队当中最为精锐的右骁卫挡住,也算是不幸之中的大幸。

    李承乾敲了敲面前的案几,殿中喧嚣议论的声音为之一静,这才看向李勣:“英公认为当下该如何应对?”

    李勣面色凝重,缓缓道:“李怀勤、刘可满二人之军队虽然称不上骁勇,但人数达到四五万之间,不容小觑,一旦猛攻玄武门,以越国公之前留下的兵力未必挡得住,万一被其攻陷玄武门进入太极宫内,与李道宗、尉迟恭前后夹击,越国公必败无疑。故而当下应命令卫国公统御东宫六率赶赴玄武门外防御,另外命令薛万彻率领其麾下右武卫在开远门、金光门、延平门一带游弋,谨防李、刘二人分兵自这几处城门突进长安城内。”

    张亮叹气道:“英公之应对无误,然而如此一来,越国公便只能独自面对叛军之围攻,也不知这武德殿还能守到几时。”

    尉迟恭、李道宗麾下的兵力数倍于房俊的右屯卫,即便右屯卫占据防御之利,却也左支右绌、勉力抵挡,原本希望李靖或者薛万彻能够因为程咬金奔赴咸阳桥之后释放出来,入城增援太极宫,但现在看来这已经是个奢望,短时间内还是要依靠右屯卫自己抵挡叛军的猛烈攻势。

    眼下雨势不停,火器的效用大打折扣,右屯卫以血肉之躯防御武德殿,还能坚守到几时?

    李勣不理会张亮,而是对李承乾道:“越国公勇冠三军,右屯卫战无不胜,陛下应当予以信心,万万不可动摇军心。”

    天底下从无绝对之事,古往今来以少胜多的战例数之不尽,无一不是军心稳固、信心坚定才能缔造奇迹,若是未等兵败先行恐慌,哪里还能战而胜之?

    他最怕李承乾未等叛军破门而入便先行自密道逃脱,只要李承乾一走,守军必然士气崩溃,再无取胜之机会。

    世间之事从来都是风险与机遇并存,想要龙腾九霄兴云化雨成就不世之功业,岂能一帆风顺毫无波折?对于甘冒奇险起兵谋逆的晋王来说如此,对于皇位不稳胜败一线的李承乾来说亦是如此,谁能熬过最为艰难的时刻,谁就能蜕化为龙、君临天下。

    “天命所归”并不能保证一个人去获取胜利,唯有获取胜利之后才是“天命所归”……

    李承乾略作沉思之后颔首认可,道:“传令给越国公,命其无论如何都要固守武德殿,朕虽然不能上阵杀敌与其并肩作战,但朕会一直在这里给他震慑军心。”

    “喏!”

    “另外,诸位爱卿不必担忧,即便最坏的情况发生,汝等亦可由密道出城,性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