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宣政殿方向跑去,天宝后期,中书省、门下省、御史台、弘文馆、史馆等机构便迁进了大明宫,位于宣政殿的两侧,被称为内朝,中书省位于右侧,也是由一片高大巍峨地建筑群组成,小宦官跑上台阶,向几名守卫地羽林军说了几句,羽林军随即进去报告,过了一会儿,一名杂吏出来将他

    李清打开小宦官递来的纸条,上面只有一句话,“皇上急盼地边令诚今天到,有关长孙全绪之事。”

    ‘急盼、边令诚、长孙微地笑了,这在他的意料之中,其实就算李豫不册封长孙蓝玉,他也一样会注意到长孙全绪,从马英俊上一份密件里,就已经指明了李豫地思路,他是在打河东军地主意,长孙全绪、张知节、李抱玉,这些人确实容易被朝廷拉拢,况且还有一个边令诚在中间牵线搭桥,自己在洛阳时,李豫还封他为河东、河北两道观军容宣慰处置使,这不仅想把河东军抓到手,还打上了李光弼的主意。自己装聋作哑不问此事也就罢了,他居然还真地行动了。

    “既然你这样想让他们来,那我就成全你了!”

    李清淡淡笑了笑,随即提笔写一了封信给潼关大帅南霁云,命他按自己的指示安排防务,写完,他拉了两下身边的绳子,立刻进来两名亲卫。李清将信递给其中一人道:“将此信送给潼关南大帅,不得延误!”

    亲卫领命前去,李清闭目整理了一下思路。他背着手慢慢走到窗前,随手推开窗户,一股清新而寒冷的风迎面扑来,一大早还是阳光灿烂。可这一会儿又已经阴云密布。李清凝望着远方黑墨墨的天际,自言自语道:“看来暴风雪要来了!”

    他沉思了片刻。毅然回头令道:“去将荔非元礼给我叫来!”.

    至德元年十一月中,李光弼大败史思明。攻占安庆绪地老巢幽州。史思明战死,叛将李怀仙杀史思明之子史朝义随即向李光弼投降。幽州既失,河北诸郡纷纷投降,李光弼势如破竹,并分兵两路,一路取青州的薛嵩,另一路由他亲自率领,兵锋直指安庆绪最后盘踞的相州,会战的时机终于来临。

    三天后,天下兵马大元帅、右相李清率军启程,他留三万军驻守长安及关中各地,他自己亲率二十万大军离开长安向东进发,同时命淮西田神功、淮南贺兰进明以及襄州刺史来瑱、南阳刺史鲁、徐州刺史季广琛、青州刺史许叔冀等一批拥有军队的地方的军阀各自率军在郑州与他会合,共讨安庆绪——

    李清离京的次日,暴雪初停、朔风劲吹,长安积起了厚厚一层大雪,直齐到人的膝盖处,这样厚地雪连马车也无法出行,整个朱雀大街也是白茫茫的一片,只隐约看见一些小黑点在雪地里艰难地移动,这大都是出来讨食的贫苦人,给人扫雪也是一个不错地赚钱方法。

    可有一个人却走得很快,只见他长得粗眉重眼,身材异常魁梧,大步流星走路,俨如奔跑一般,这个人叫刘四郎,也就是永王回府时遇到的那对卖艺孪生兄弟,他是兄长,他告诉永王,他们兄弟原来在河西当兵,都是斥候,哥舒翰潼关兵败后他们整个斥候营都逃到河东,后来落草为寇,但他兄弟二人不愿为贼,打算河西老家养马,因缺盘缠所以在街头卖艺。

    永王随即派人去兵部调查他二人军籍,果然有他们的名字,刘四郎、刘五郎,河西凉州人,从军三年,李璘当即命他们为自己的随身侍卫。

    永王李璘也打起了那队斥候营地主意,据说有五百多人,若被自己掌握,这将是何等强悍地生力军,他立即派刘四郎前往河东招募那支军队,并许他们钱财、土地和女人,而今天便是刘四郎回来报信的日子。

    “回禀王爷,卑职不负重托,除去几人回乡,其余五百二十人,属下已全部将他们带到城外地田庄,可随时进城。”

    李璘当年为争夺皇位,也曾在自己的各处田庄里训练两千奴隶做为护院庄丁,但经李清追田征兵后,庄丁几乎散失殆尽,田庄也只剩下永业田一处,现在李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