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兵部是什么意见?”李隆基的目光又投向了韦见素,韦见素吓了一跳,他紧张地站起来连连摆手道:“臣没有意见!”

    “兵部没意见,礼部倒想说几句!”声如洪钟,正是礼部尚书裴宽,只见他站起身对李隆基躬身施一礼道:“请陛下恕臣冒昧。”

    “裴爱卿但说无妨!”

    裴宽向众人团团抱拳一圈,这才呵呵笑道:“老臣也是带过兵之人,哥舒翰地话可信,但也不能全信,比如私募十万胡兵,在河东、在剑南这等人口稠密之地或许行,但在河西那样人烟稀少之地不可能,想必这一点哥舒也是道听途说,又比如说抢劫商旅,老臣也听说河西有此事,姑且信之,总而言之,臣也认为安思顺确实不宜再留在河西,但也不至于象陈相国所说投入大理寺拷问。”

    说到此,裴宽忽然加大了声音,向李隆基郑重地说道:“老臣愿保举安思顺为工部尚书,入朝为官。”

    从表面上看裴宽极为油滑,既不象张筠那般软弱,也不似陈希烈那样偏激,走中间路线,两边都不得罪,可事实上他是真正看透李隆基心思的人,要平稳顺利,不得惊动安禄山,否则又何必让哥舒翰写什么弹劾奏折。

    果然,李隆基向裴宽投去赞许的一笑,徐徐点了点头道:“裴爱卿所言深合朕意,那你再说说看,如果朕将安思顺调入朝为官,谁来来接任更合适?”

    裴宽早与永王商量过此事,哥舒翰是永王地坚定支持者,河西节度使一职非他莫属,只见他低头想了想道:“陇右、河西本是一体,战则合其兵,休则换其民,所以臣推荐哥舒翰兼任河西节度使。”

    李隆基笑了笑,他没有表态,眼一斜,他见杨国忠跃跃欲言,便笑问他道:“杨相国可是有好的人选?”

    “是!”杨国忠站起身来瞥了李琮一眼,道:“臣看好的人选是安西节度使李清,他曾为沙州都督,与河西诸将颇熟,而且年轻有为、精力充沛,由他来兼任安西节度使正当其时。”

    杨国忠此言一出,所有的人都呆住了,久闻他们二人矛盾重重,甚至到了你死我活地程度,他今天怎么会变了性子,竟然推荐起李清来,众人面面相视,百思不得其解,

    连李隆基也感到了一丝诧异,不过他并不表露出来,回到座位上对众人摆了摆手道:“朕有些乏了,今天便到此吧!”

    遣散了众臣,李隆基也向兴庆宫进发,他走的是外城墙夹道,数千羽林军在左右严密护卫,

    龙辇之上,李隆基正闭目休息,高力士则在一旁小心翼翼侍侯,快到兴庆宫时,李隆基微微睁开了眼睛,他一路都在考虑河西节度的人选,裴宽推荐哥舒翰,而杨国忠却推荐李清,说实话,这两人李隆基都不想用,本来就手握重兵,怎么可能让他们再兼一镇,这样岂不成了安禄山第二?

    “陛下,要出城墙了,让老奴为陛下拉好车帘。”高力士上前小心翼翼将车帘给他拉上。

    李隆基瞥了他一眼,忽然问道:“大将军,你对河西节度使谁来担任,可有好的想法?”

    高力士点了点头,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他沉思了半天,才从嘴里挤出三个字,“封常清!”.

    天宝十一年初,由于哥舒翰地弹劾,李隆基免去了河西节度使安思顺的职务,将他调回朝廷任工部尚书,同时,调北庭节度使封常清为河西节度使,而空出的北庭节度一职则由安西节使李清兼任,自此,李清一心一意想谋取的河西节度使最终没有能到手,但无心插柳柳却成荫,他却意外地得了北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