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色黯然,满面羞惭,心中恻隐之心油然而生:“此人气质不俗,却竟然落魄到这种地步,实在让人可怜。”便从人群中挤出,对那小二道:“他的欠帐就记在我的头上!”

    小二正眼露凶光,盯着欠钱之人,却见李清出来认帐,立刻换了副面容,满脸堆笑道:“公子不知,此人空生一副好皮囊,却是个无赖,若不给他点苦头吃,他是断断记不住的。”

    李清却摇摇头叹道:“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又何必这样羞辱他。”他掏出一吊钱(注)递给小二道:“这些够吗?”

    小二急忙接过,慌不迭道:“三十文就够了,客倌给得太多。”

    “那剩下的七十文都给这位先生换成好酒,算是我请他喝的。”李清又冲那人拱拱手笑道:“人总有落难之时,先生不必太放在心中,只是这个酒楼,先生就不用再来了。”

    那人不语,只深深地看了一眼李清,将手中铜钱放在桌上,拱拱手下楼而去,小二却跳了起来大叫道:“我说得没错吧!此人分明就是个无赖,连谢都不说一声,公子可亏大了。”

    众人议论纷纷,都说李清太愚,有钱没地方花,去帮助个无赖,李清却冷笑一声,回了自己的座,二女见他回来,急忙问道:“出了什么事?为何大家都在看你?”

    李清淡淡一笑道:“我替一个落魄之人付了酒钱。”

    -----------------------

    注:在第六章时也出现了一吊钱的字样,我一直查不到唐钱中关于小缗的概念,但我以为,开元通宝一贯为6斤4两,人们总不能拿着几贯钱逛街,而几百文钱又太零散,拿着不方便,所以我觉得应该有小缗的说法,一百文一串,本书就把这种小缗称作吊,一吊为一百文,如果没有的话,就当是本书独创或是有待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