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十二月八日的清晨,由近千辆马车组成了粮车队浩浩荡荡开进长安西面的金光门,每一辆粮车上都插着一面三角旗,上书陇右二字。

    消息仿佛长的翅膀一般,霎时间便传遍了全城,数以十万计的长安百姓蜂拥而出,他们扶老携幼、跌跌撞撞从四面八方赶来,二千骑兵左右护卫着粮车在春明大街上缓缓前行,在大街两边,不时爆发出一阵阵的激烈掌声,“各位乡亲,我家都督在新年前将送百万石粮食进京。”

    押粮军官每一次高声宣布,都会激起一阵山呼海啸般地回应,无数人流下了激动地泪水,甚至有人振臂高呼,“张使君万岁!”

    当生活的压力已经远远超过了生命地尊严之时,这一刻,朱造反已经不重要了、崔庆功割据已被抛到脑后,收复安西故地也已变得十分遥远,在维持生命的粮食面前,张焕的名声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如日中天。

    车队行至朱雀门前,裴俊率领数百名官员亲自来迎接粮车的到来,行在队伍前面的杜梅翻身下马,快步上前向裴俊深施一礼,“启禀相国,陇右第一批五万石粮食已经送到。”

    裴俊认识杜梅,他连忙笑着拱拱手,“杜先生一路辛苦了。”

    裴俊走到粮车前,重重地拍了一下厚实的粮包,暗暗地叹了口气,就是为了它们的到来。自己不知做出了多大的让步。

    “相国,本来我们打算走水路,但渭河已经结冰,只能用粮车运送,都督地意思是,如果朝廷能提供运送马车。我们争取在新年前送百万石进京。”

    “难为张尚书想得如此周到,此事我会着令太府寺去办。”裴俊笑着点了点头,回头吩咐太府寺卿房宗偃道:“把粮食直接运到常平仓。先平抑长安的粮价。”

    房宗偃答应,立刻上前去和杜梅办理交接手续。裴俊又简单地交代了几句,便登上马车回了大明宫,很快,长安的米价已悄然下降到了二百文一斗。

    “相国,你听见没有,居然有人在喊万岁。”裴俊的朝房内,工部尚书王昂一脸怒气,他的眼中已经掩饰不住内心的嫉恨,狠狠一拍桌子道:“此人分明是在收买民心。我们决不能容忍他如此放肆!”

    如果让王昂自认此生最幸运之事。那就是儿子没有娶崔宁为妻,虽然女儿最终嫁给了崔雄,但毕竟和崔圆没有关系了。

    三年前,自崔圆倒台后,王昂便毅然投靠了裴俊,又成为他忠实地一条狗,王昂善变。但有一点他却始终坚持不变。那就是对张焕的嫉恨,早在张焕第一次登上朝堂之时。他便对张焕有一种刻骨的仇恨,这种仇恨最早源于张家家主继承人地生变,它有点象酒,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反而愈加醇厚。

    尽管对张焕恨之入骨,但王昂有自知自明,张焕已经势力雄厚,不是他能招惹,他便把这种恨深埋在心中,殊少表现出来,直到二十天前,一艘神秘地船队袭击的宜都的驻军,王昂立刻猜到,这只能是张焕从蜀中派来的军队。

    就仿佛一颗火星投入盛满了火油的缸中,积压了太久的怒火骤然爆发了。

    火油的爆发却不能伤到裴俊一星半点,裴俊身边就仿佛有一面看不见的墙,将王昂的怒火统统弹了回去。

    他在批阅奏折,姿态从容、神色宁静,丝毫不被王昂地怒气所影响,还不时沉思奏折中地措词,是他真没有将王昂的话放在心上吗?

    不!当然不是,当河东密信从昌化郡送来之时,裴俊便完全明白了张焕的真正用意,也明白了所谓刺杀事件的真相,愚蠢的朱竟成了别人向上走的垫脚石。

    张焕是要合法地夺取凤翔,而最终目的就是他所提三个条件中地第三条:兵部

    紧接着,韩庆弹劾李莫地奏折也到了,一个完整而周密的计划便清晰地摆在裴俊地面前,遇刺--汉中动荡--陇右出兵--淮北紧张-裴家军东去--昌化郡移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