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三个月大考是什么奖励,就其他的已经是让人趋之若鹜了。

    北地还没有哪家学堂有县衙告示上贴的这样优惠。

    利益动人心,许多人家都想着女儿读书没啥用处,不如送儿子来。

    为此,辛夷那是哭笑不得,她如今不在朝天观,虽挂着朝天观观主的职位,但根本不用她做什么。

    而萧元祐这里,更是不用她帮忙,她当年在叠山书院呆的时间并不很长,但对于书院的那一套流程还是很清楚的。

    又因为她自身情况特殊,考虑到这里不是京城等地,招收学生有些困难,这才想着条件优惠些,总能吸引一些人家将女孩送过来。

    她怎么也想不到,就算如此,百姓人家还是会选择将儿子送过来,想着栽培儿子光宗耀祖,而不是培养女儿,未来这个别人家的人。

    送来的男儿不可避免的都被辛夷给拒绝了。

    萧元祐全面的支持辛夷做的事情,更因为魏大人一案,以及黄大人的案子,让他在和县百姓的眼里有了很大的威严,甚至是崇拜,就连士子,现在那也是对萧元祐推崇的很。

    甚至有很多的学子想要萧元祐开班收徒,毕竟他也是妥妥的状元出身,学问自是不同寻常。

    辛夷拒收这些男童,没有人敢撒野和小声嘀咕,只能是领着孩子回去。

    真香见人招收不到,私下里劝辛夷,

    “夫人,既然招不到女学生,不如就招些男学生?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叫……有教无类么?”

    “既然那些男孩愿意来学,要不咱们就招进来?”

    辛夷自然是不同意的,她道,

    “不是我看不上那些男孩,而是因为我本来招的就是女学生,一旦我开口说也招男孩子,那么将来就再也别想招到女学生了。”

    自古以来,高门子弟总是要比寒门士子要多一些便利。

    寒门士子想要出头,家里那是砸锅卖铁的供着,可女孩呢?

    就是不要钱那也不乐意。

    女孩能做的事情很多,做家务,做女红针线卖钱,帮人洗衣,甚至卖与富人家做丫鬟,也有童养媳等,一旦女孩也读书,那么这些贫寒的家里就又少了一个劳力。

    现实就是这么赤裸裸的摆放在这里。

    如果她一旦宽容,那才是苛刻。

    辛夷让萧元祐发出告示之前,她就知道不可能很顺利,她在和县招收不到,就扩大范围,又或者是招收府里丫鬟婆子等的亲眷,不管亲疏远近,只要肯把女孩送来学几个字,她一样收。

    这一下应者自然就多了起来。

    并不是说这些在本地买的丫鬟婆子有多么高的觉悟,而是因为他们和县衙签了契约,只能靠着县衙吃饭。

    如今县衙的很多小吏的职务空缺,这个时候如果能巴结县令夫人或者到县令夫人跟前露露脸,那就多了个机会,这个时候,不奉承的那都是大傻子。

    等到半个月后,辛夷拥有了十个女学生。

    其实,招收学生传授知识,这件事见效是极慢的,一定要好几年的事情,在这之间,肯定会受到很多的非议。

    这样的非议,肯定是一重接着一重的。

    到时候什么‘不守妇道’‘离经叛道,蛊惑人心等,’风言风语都会出来。

    转机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也许一两年,也许五六年以后才出现。

    毕竟,到时候招收的第一批女学生已经长大了,到了嫁人的年纪,姑且不说她们能不能通过各部招收女官试,就是到了按个时候,人们也渐渐的会发现,念了书,能识字的女孩一般来说都会比不识字的女孩要好嫁,嫁得好!

    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