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安给他的亲笔信。

    ‘赵王、天下兵马大元帅李庆安致魏博田秉嗣将军’,田承嗣克制住内心的紧张,拆开了信。

    ‘魏博田将军阁下,河北之1uan时至今日,已是胡马对中原的虎窥,回纥突厥借史思明南侵中原,契丹奚人借安禄山yù虎吞河北,饮马中原,将军何去何从?将军手下皆为汉家子弟,安愿为胡酋所驱,杀戮父母、yín辱姐妹?叹河北繁华,今日已是焦土,赤地千里,白骨露野,生灵涂炭,李庆安身为天下元帅,不容华夏江山沦陷胡虏铁蹄,yù引官军北上,驱逐鞑虏,重振大唐威仪,但不忍汉家相残,特劝将军回归大唐,封荫妻子,列大将军,切莫执mí不悟,否则将军非但xìng命难保,且打入jian佞另册,遗臭万年,望将军三思,李庆安敬上!又,今河北重事,保民为上。’

    李庆安的来信,田承嗣足足看了三遍,揣摩里面每一个字的意思,他关心的是,李庆安将怎么封他,信中讲得很清楚了,封荫妻子,列大将军,荫妻子是爵位,大将军是职位,也就是说和李怀仙相仿。

    田承嗣看了一眼送信的斥候,又问道:“周校尉还有什么口信要给我吗?”

    “口信就是八个字,‘善待吾民,位过怀仙’,我不懂什么意思,请田将军自己理解。”

    田承嗣点点头,吩咐左右,“带他下去,好好招待。”

    周元被带下去了,田承嗣慢慢走到沙盘前,反复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只要他善待民众,他将来的位子就能越李怀仙,但魏、博、贝三州近三十万汉民都在他的控制之下,并没有像蔡希德、李归仁那样虐杀他们,虽然民众日子苦一点,但绝对能活下去。

    田承嗣又拿起信,看最后一句话,‘又,今河北重事,保民为上。’这句话从表面上看是李庆安忘记了,添加在最后,但田承嗣知道,以李庆安的身份,他宁可重写,也不会忘记什么而添在最后,这明显是他故意添在最后,是一种暗示,暗示他做什么?和周元带的口信是同一个意思。

    李庆安在暗示自己什么呢?

    田承嗣目光紧紧盯住沙盘,这是他的头脑中如电光石火一般,猛地想起一件事,他重重一拍自己脑门,他明白了,五州逃民。

    他前几天接到情报,大约有六万莫、瀛、深、冀、沧等五州的难民在易州遒县县令张巡的带领下向沧州方向逃亡,本来田承嗣很想打这六万难民的主意,但他担心会和史思明的军队生冲突,所以他便忍下了。

    原来李庆安是要他救这四州逃亡的难民,所以条件就是怀仙之上,田承嗣有些怦然心动了,李怀仙是被封为县公,如果自己在他之上,那就是国公了,即使不得国公,也会再加一个开府仪同三司或者少师尚书之类的头衔。

    田承嗣知道,就算他投降,过几年后,李庆安一样会将他们慢慢贬下去,但替李庆安保住护民的名声,这又是另一个功劳了,他后半生的富贵可能就在这一举。

    想到这,他心中也急了起来,他很担心史思明已经出兵,将这些汉民掳去献给回纥人了。

    “来人!”

    他一声喝令,立刻站出一名传令兵,“请大帅下令!”

    “传我的命令,第一军和第二军立刻准备出,我要亲自北上!”

    安禄山和史思明的战争给了张巡等人一个空子,他们从白洋淀来,开始大规模组织民众逃难,这次逃难耗时两个月,无数的民众从胆怯到跟随,从绝望到希望,从孩童到老人,从一个人到六万人,浩浩dangdang的逃难队伍终于形成了,来自莫州、瀛州、深州、冀州和沧州的六万民众,他们终于意识到留在河北只有思路一条,求生的本能使他们最终战胜了对故土的眷恋,他们开始出了,向沧州的大海边,他们相信朝廷会派船来接他们,他们出了。

    八月中旬,这支浩浩dang-->>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