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稳定民心朝纲为重,盼速解戒严,给民众以生机,给朝政以秩序,钦此!”

    李庆安暗暗叹了口气,看来太后也在给他施加压力了,“臣遵旨!”

    他站起身,宦官连忙把太后的旨意给他,又陪笑道:“殿下,太后还有一句口信,希望大将军不要忘记给她的承诺。”

    “我知道了,请转告太后,我是军人,言出必行。”

    送走宦官,李庆安又回到了书房,他换了衣服,从里面慢慢走出来道:“既然大家都反对驻兵戒严,我可以取消。”

    李庆安取出一面金牌,递给亲兵道:“去传我的口令给秦将军和南将军,立刻撤销戒严,五万大军归营。”

    “遵命!”亲兵拿着金牌迅速去了。

    张筠大喜,他原以为会费很大的劲才能说服李庆安,没想到他这么快就答应了,他知道这次之所以能光面堂皇地收拾韦滔,关键是太后起了作用,这必然是李庆安答应了什么条件,估计李庆安还有求于太后的地方,所以他才会让步,否则,以李庆安的强势,在这种时候,他怎么会轻易让步。

    虽然心里明白,张筠还是当着领了李庆安的人情,“多谢大将军能接受大家的意见。”

    “我也不是那么固执己见的人,该让步时我会让步。”

    李庆安淡淡地笑了笑,他又略一沉yín,问道:“既然解除戒严,那按相国有什么方案教我?”

    张筠的心中早有腹案,连忙道:“我和大家商议过,意见基本一致,可以采用集中居住,分开软禁的办法,这样就不用惊动长安民众,也不用戒严,这样也方便集中办案。”

    李庆安沉思了片刻,道“好吧!这件案子我就不参与了,就由政事堂全权负责此案,我建议组成大三司会审,所有涉案官员一个个过堂,我可以提供一切援助,如果需要军士,相国可以直接和内卫联系,我自然会给秦海阳指令。”

    李庆安终于同意了张筠的方案,不仅是同意,他还决定放权,如果张筠没有拿出这份建议书,放权是绝对不可能,他绝对不会把这个巨大的政治利益让给张筠一人。

    既其他重臣都在这份建议书上的签了字,那就意味着他们也要参与进来,权力斗争其实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

    每个重臣都有自己的山头,每个老大都有自己的小弟,这次扳倒韦滔和卢奂两个政事堂成员,无疑将会对韦党进行全面清洗,这个道理谁都明白,这个机会谁也不会放过。

    李庆安作为最高掌权者,他就必须有最高掌权者的觉悟,他当然不会去张筠、裴旻这些人去争夺山头地盘,天下都是他的,他也没必要自降身份去张筠争夺,他是大唐这艘巨船的舵手,他只要把握好方向,其余的利益分配由他们自己去商量分配,他不必chā手。

    李庆安的让步使张筠彻底松了一口气,李庆安的放手,意味着可以按照文官的办法来解决这次危机,文官的办法远比武将的办法复杂,武将的办法很简单,一刀宰掉,一了百了,但文官不会这样做,文官不会把事情做绝,他们也要给自己的留条后路,

    但张筠也懂得放权不是让权,让权是一样不留,全抛出去,而放权是有给有留,这个给和留之间的度,就让由他张筠自己去把握了。

    有些事情他必须要事先确认清楚,首先是韦滔和卢奂的处置,李庆安要收拾的其实就是两个人,这两个人乃至他们家族的命运,必须由李庆安来决定。

    “殿下,老臣想问,假如韦滔和卢奂真有罪,该如何处置他们?”

    李庆安暗暗点头,姜不愧是老的辣,这个张筠果然是官场老手,分寸捏拿得很准。

    他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慢慢走到大唐地图前,凝视着岭南一带,最后他徐徐道:“韦滔和卢奂虽然有勾结南唐的嫌疑,但毕竟是重臣,免除流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