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修两道高墙将峡谷的两个口堵住,城内基本上都是石制建筑,没有什么居民,只有一队队士兵在城中巡逻,城墙十分高厚,城门却不大,只容三人并肩走入,高高的吊桥拉起,但这些都不是斥候们关注的重点,他们的任务是寻找到这座城池的弱点。

    ‘河流’郑校尉看清楚了,褒水从北而来,穿城而过,城墙的西面开了一条水道,河水就从这条水道流入城中,但是水道估计很小,完全被河水淹没了。

    郑校尉迅速画了一幅草图,并在水道上重重打上了一个标识,凭他多年的斥候经验,这条水道就是褒城县的防御弱点所在,他沉思了片刻,最好还是想办法潜下水去看一看。

    ........

    大营内,被拷打的惨叫声不断,那个樵夫又被抓了回来,跟踪他的斥候发现他从林中牵出一匹马,便立刻抓捕了他,果然是一匹战马,马袋中还有一身军服。

    李嗣业脸色阴沉的坐在帅位上,竟然敢跑到他的面前来欺骗,真是吃了雄心豹子胆了。

    片刻,一名亲兵进帐禀报:“将军,他已经招了”

    “把他带上来”

    亲兵出去,很快几名安西军大汉便将被打得遍体鳞伤的樵夫拖了上来,樵夫已经晕过去了,无法再回答李嗣业的问题,一名审讯官便道:“禀报大将军,此人叫裘勇,是李奂手下的斥候校尉,他是尾随我们从华阳县而来,褒城县的情况他也不是很清楚,但南郑的情况他却很了解。”

    “南郑是什么情况?”

    “回禀将军,李奂以为我们会从汉水路而来,便在兴道县和固城县各部署了五千重军,但是我们没有走汉水路,这一万军队他就会撤回南郑,问题是这个斥候在两个时辰前才发了鸽信给南郑,告诉李奂我们没有走汉水路,这样兴道县和固城县的撤军就需要一段时间,具这个斥候说,最快也要到明天下午才能撤回。”

    李嗣业背着手在大帐内踱步,明天下午才能赶回南郑,这里面是不是隐藏着一个战机呢?他的脑海里跳出来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兵者,诡道也

    这时,派出探查城池的斥候回来了,郑校尉立刻来见李嗣业,李嗣业摆摆手,命将半死的探子拖下去疗伤,要继续盘问他南郑的情报,他又回到自己座位上,问郑校尉道:“可有什么收获?”

    李嗣业所说的收获就是指破城的办法,郑校尉躬身道:“回禀将军,城池确实很高很厚,城墙前有护城河,难以架云梯,但是褒水穿城而过,城墙下面有通道。”

    “通道?”李嗣业眼睛一亮,他立刻追问道:“可去探查过?”

    “去了,一个水性好的弟兄顺褒水潜下去,通道是个半月形,在水下六尺处,水道最高处离河底有五尺,但装有很粗的铁栅栏,人过不去。”

    “水道、铁栅栏......”

    李嗣业低头沉思,手指关节轻轻地叩击着桌子,这时,行军司马刘洋上前献计道:“李将军,前方五里外的水道很窄,可以将褒水断流。”

    李嗣业忽然一拍脑门,他有办法了

    ........

    褒城县内有三千驻军,准备了大量的粮食和箭矢滚木,三千人再加上高大坚固的城墙,足以抵御数万人的进攻,这也是攻打南郑最难的第一步,褒城县就像一道坚固的盔甲,紧紧地将南郑护卫住。

    褒城县主将姓杨,叫杨维,是一员中郎将,他和杨国忠有那么一点转弯抹角的亲戚关系,只不过隔得太远,杨家全盛时他没有得什么好处,但杨家被诛时,他也没有被牵连。

    这位杨维将军为人十分谨慎,说得好听是谨慎,说得难听一点就是胆小,但李奂就是看中他谨慎小心这一点,才让他守褒城县,李奂认为安西军主力会走汉水路过来,但也会派一支零星军队西取褒城,所以,只要谨慎的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