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想和大将军共商给少帝建陵一事。”

    给少帝建陵只是借口,郭子仪明显是想参与新帝的拥立,或者是为了监督李庆安,不要做出违反人臣之事,这些李庆安都心知肚明,他也知道郭子仪已经给自己的让了步,他始终不进逼长安,在某种程度也是不想得罪自己。

    李庆安略一沉吟便道:“回纥不会对甘心受困,他们会随时入侵关内道,朔方军主力不可入关,请转告郭老将军,我十万安西大军足以驱逐伪帝,不需要朔方大军前来作战,若郭老将军一心想给少帝建陵,那他只需带三千人便可,我可以保证他的安全。”

    “三千人?”

    李国良有些为难道:“大将军,三千人是否少了一点。”

    李庆安冷冷道:“如果朔方军是想和安西军一战,可以,他带多少军队进关都可以,我李庆安奉陪”

    李庆安毫无修饰的威胁让李国良额头上出了汗,他连忙抱拳道:“末将明白了,末将立刻去回报老将军。”

    李国良不敢多呆,立即回去禀报郭子仪了,李庆安望着他的背影走远,不由冷笑一声,便下令道:“大军在郿县驻扎过夜!”

    命令传了下去,大军立刻加快了步伐,这时,李庆安对他亲兵道:“去武功县,将裴旻、张筠、崔涣、韦滔、张镐、卢奂等一众大臣给我请来。”

    停一下,他又对另一名亲兵道:“到岐阳县,将杨氏兄弟给我叫来。”

    .......

    天色渐渐黑了,天空飘起了雨丝,十万大军在郿县城外扎下了连营,李庆安并没有住进县城,而是在大营的军帐等待裴旻等人,他背着手站在帐帘前,凝视着黑夜密密的雨丝,已经十年了,他入唐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这十年里他由一个戍堡小卒一步步走到了今天,成为大唐最有权势的人物,他的一言一行都要被无数人拿去细心地揣摩和体会,他的一举一动都会改变天下大势,这让他品尝到了权力的甘甜,同样也使尝到了权力的孤独,没有人可以和他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包括他自己,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的目标究竟是什么?

    是天下吗?可拿下天下后呢?或许他已经改变了历史,可谁又能保证,大唐在走完一段岔道后,又回到历史原有的轨迹,谁能保证他的子孙就一定比李隆基的子孙做得好?

    困惑,十年来,历史的先知就一直深深地困惑着他,直到今天,他还是找不到指引他前进的灯塔,或许是权力的迷雾遮挡了他寻找灯塔的视线,李庆安深深地叹了口气,或许二十年后,当大唐的强盛推动他走出权力的怪圈,他就能找到另一条不会再回历史轨迹的新路。

    而现在,他需要一步步走上最高的权力顶峰:天下。

    这时,一名在帐前踌躇的亲兵打断了李庆安的思路。

    “什么事?”

    “回禀大将军,有一个道士求见,他说是大将军的故人。”

    “道士故人?”

    李庆安微微一思索,便道:“带他到我大帐来。”

    他暂时收起了思路,转身回了大帐,片刻,几名亲兵领着一名身材高大的道士走进了大帐。

    “无量寿佛,大将军一向别来无恙?”

    道士头戴竹道冠,道袍破烂,手执一柄只剩几根毛的拂尘,乍一看像一个来军营要饭的邋遢道士,但他的眼睛却与众不同,他一双异常明亮的眼睛带着一种期盼的目光,他正是在皇庄惨案失踪了近一年的李泌。

    “原来是李先生”

    李庆安笑了起来,“果然被我猜,先生出家为道了。”

    “贫道有慧根,出家为道是我多年的夙愿。”

    李庆安似笑非笑道:“那为什么今天又回红尘了?不会是偶然路过吧”

    “不!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