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毕竟是进了皇宫,在武则天面前抖了抖威风,商人不仅进入政界,还进入了军界,如昭义节度使刘从谏就曾把商人任命为行署衙将。

    尤其开元盛世后,经济繁荣,李隆基对商人也比较宽容,像巨商王元宝本来是没有资格住三十亩地的巨宅,李隆基特批准他入住,他还捐款得了一个上轻车都尉的勋官。

    这天傍晚,东市王宝记柜坊的大掌柜魏晋生匆匆赶到王元宝的府中,他带来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他的伙计现,安西柜坊在秘密搬运物品,每天晚上,大箱大箱的物品运上船,已经持续了好几天,安西柜坊规模虽然不大,但它独家行安西银元,因此它已被公认为大唐第二大柜坊,它生异常情况,魏晋生便格外重视。

    王元宝年约六十岁,皮肤很黑,长得极胖,再加上身材颇高,远望去就像一头巨大的黑熊,虽然其貌不扬,但他却是一个极为精明之人,在奢侈享受生活的同时,又善于大把赚钱,使他始终能财源滚滚,家资巨富不倒。

    而且他极舍得花血本找后台,张筠母亲过七十大寿,他便送了一尊足有一丈高,用极品碧玉雕成的观音像,仅观音的莲花宝座,就用数百斤黄金打造,并耗用五斗上品珠宝镶嵌,价值连城,正是张筠的关照,使王元宝虽然树大,却并不招风,各地官员对他的柜坊都敬畏有加,四年前,李林甫为给贵妃过寿,左藏窘困,朝廷拿不出钱来,李林甫便以朝廷的名义向王宝记柜坊借了三十万贯,后来在约定时间内归还,足见王元宝的影响力。

    王元宝正在一名侍妾的伺奉下,慢慢地喝一碗燕窝粥,听了大掌柜的禀报,他若有思,他也得到了一点朝廷的内幕消息,朝廷在夺取甘、肃两州,已经堵死了安西银元东进之路,据说这是为了朝廷行八万贯银钱做准备,一钱当五十,这就是四百万贯钱,难道,安西柜坊是为这个而搬运物品吗?

    “你可知道他们搬的是什么吗?”

    大掌柜魏晋生连忙道:“应该是钱财之物,伙计看见有铜钱从木箱里滚出。”

    “那他们去了哪里?”

    “回禀东主,我派人跟踪,现他们沿漕河出城了,去向不明。”

    王元宝想了想,道:“这件事不要管,安西我们惹不起,就当什么事都没有生。”

    “可是我担心朝廷行银钱,我已从少府监得到消息,新银钱是本来银一铜九,后来铜不足,又改成银一铜六铅三,几乎就是镀一层银,这样的钱还要以一当五十,后果严重啊!我们是不是也要采取对策了。”魏晋生忧心忡忡道。

    王元宝也很担心,朝廷怎么行银钱,无非是给官员做俸禄,或者拿去江淮购买粮食,再就是强制和柜坊兑换铜钱,让柜坊贷出去,或者把客人存在柜坊的钱以一比五十换成银钱,如果是后者,他的王宝记柜坊将当其冲,可是他也没有好的办法,除非是关门停业,但那样会引起挤兑风潮,他的柜坊就完了。

    这时,一名家人来禀报道:“老爷,邢三爷来了,要见老爷。”

    邢三爷就是邢縡,当年被李庆安所救的那个长安富豪,他和王元宝是结义兄弟,在西市开了长安最大的茶叶铺,有王珙为后台,在长安也是响当当的人物。

    “请他进来!”

    家人犹豫了一下,道:“可是邢三爷还带了一名客人。”

    “什么客人?”王元宝奇怪地问道,邢縡从来不会带莫名其妙的人来,即使要带来,也会事先通报,今天怎么回事?

    “小人问了,但邢三爷不肯说,只说很重要,客人也遮着面,看不清楚模样。”

    “重要!”王元宝心中一动,来人必定不简单,他立刻吩咐道:“带去贵客室,我即刻便到。”

    他又对魏晋生到:“你先回去,要继续留意安西柜坊的情况,但不要靠得太近,若有变化,要随时向我禀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