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那好立刻传令吐火罗诸国,联军将正式对唐军宣战。”

    ......

    就在解苏国灭国三天后,吐火罗联盟在大食将领萨伊德的推动下,正式作出决定,向唐军宣战,十万吐火罗联军兵分三路,向位于高附国边境上的唐军猛扑而去。

    高附国是唐王朝对它的称呼,当地人则称为骨咄施国,是吐火罗五大国之一,有人口数十万,此时已是解苏国灭国后第四天,李光弼的大军位于高附国以西的乌斯城,乌斯城是高附国的第三大城,有人口五万余人,是高附国重要的农业区,盛产小麦,这里也是投降唐军的第一座城池,解苏城的毁灭使乌斯城民众几乎逃成了一座空城,只剩下不足一万人,当唐军大军在两天前兵临城下,乌斯城城主畏惧步达利薄纥城的后尘,便开城投降了李光弼。

    唐军随即入驻扎城池,坚守城池,这时,斥候传来了消息,吐火罗十万大军,兵分三路,正向乌斯包抄而来,唐军整军以待,准备迎接吐火罗十万联军的到来。

    夜已经深了,漫天星斗如璀璨的宝石,缀满了黑天鹅绒一样的天幕中,将夜色照耀得格外的明亮,夜风凛凛,将旗杆上的大唐龙旗吹得猎猎作响,龙旗下,千余名唐军在城头来回巡逻,警惕地注视着远方的情况。

    李光弼也立身于城墙之上,目光深邃地眺望着南方,他身着一袭银盔银甲,站得如白杨一般挺拔,更显得他那军人独有的坚毅不拔的气质,他在考虑着下一步的战略,他的军队数量只有对方三成,或许唐军勇猛善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可以轻视对手,他深知骄兵必败的道理,他没有得到任何关于吐火罗军队战斗力的情报,所以他不能认为吐火罗联军便会一战即溃,相反,吐火罗军队只要拥有唐军六成的战斗力,那这一仗,唐军很可能就会败北,那时,已经深入信德的大将军李庆安就处境危险了。

    李光弼非常清楚战败的后果,他不敢有半点大意,他正陷入沉思之中。

    “李将军真的准备和吐火罗联军打攻防战吗?”

    说话的是李光弼的副将,大将贺娄余润,他接到李庆安的调令较晚,当他率五千军队赶到吐火罗时,解苏国的战役刚刚结束,此时他也听到十万大军来袭的消息,这个消息使他心事重重,便信步来到城墙上散步,正好遇到了李光弼。

    “不打攻防战并不是我的本意。”

    李光弼被贺娄余润的大嗓门从沉思中惊醒,他回头微微笑道:“上兵伐谋,乌斯城不过是我布下的诱饵,诱引吐火罗联军上钩罢了。”

    贺娄余润就是担心李光弼扼守孤城,听他这样一说,贺娄余润一颗心放下了,他走上前笑道:“我想李将军应该不是这么被动的人,把所有军队都集中在乌斯城,如果敌军一旦围城,城内民众再里应外合,唐军危矣”

    这时,李光弼沉思片刻,便望着贺娄余润道:“不过守城是必须的,贺娄将军,我给你六千军队,你能替我守住乌斯城三天否?”

    “你肯定只需要三天吗?”

    “对只要三天,只要你给我守住三天,十万联军我便有把握一战击溃他们。”

    ......

    天色渐渐亮了,当阳光透过重云,将万丈金光投射在乌斯城头时,示警的钟声在乌斯城头‘当当’的敲响了,五千将士奔上城头,手执弓箭和硬弩,严陈以待。

    城外,铺天盖地的吐火罗联军已经浩浩荡荡开来了,他们分成四个大方阵,从四个方向向乌斯城涌来,号角吹响,鼓声如雷,步兵、骑兵、骆驼兵,十万大军俨如波浪起伏,渐渐地停下了脚步,距离城池约有三里。

    吐火罗士兵头上缠着头巾,身着皮甲,下身穿一条宽大的灯笼裤,他们的武器是弯刀和长矛,也有大量的弓箭,尽管大夏国和贵霜国在这里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文明显然出现了断层,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