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精致一点,另外我要交代你一句。配方和工艺是最高机密,只有我们三人知道,决不能泄密出去。”

    “我明白,请大将当放心!”

    说完,李庆安端起茶杯慢慢地喝起茶,喝了几口茶,待姚志退下去了,李庆安这才放下茶杯,对王昌龄道:“战俘我已经释放了,但银矿还要继续挖下去,先生给我想想办法招募一批矿工。”

    王昌龄想了想道:“要不然我们从移民中招募矿工,酬劳高一点,应该有人愿意去。”

    “好吧!这件事就由先生来负责,包括铸银元,此事事关重大,一旦试验成功,就要大量铸造,另外还有一件事。”

    “大将军请说!”

    李庆安沉吟一下,便道:“庆安镇安置使韩悦是我在做河南道观察使时的旧识,当时感觉他人品和能力都不错,先生不妨替我观察一下,如果此人果真不错,我打算重用他。”

    王昌龄是个实在人,心中没有什么城府,立刻欣然笑道:“那个韩悦确实不错,踏实肯干。声誉很好,是一个好官,我一定好好注意他。”

    “嗯!这件事就有劳先生了。”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李庆安见王昌龄似乎有点心事,欲言又止,便笑道:“先生还有什么事不好开口吗?”

    王昌龄叹了口气道:“大将军,我是想说一说废奴令之事,我觉得不太”

    他有点说不下去了,李庆安瞥了他一眼,淡淡笑道:“先生反对废奴令吗?”

    “不!不!不!”

    王昌龄连忙摆手道:“我的本意是支持废奴令,这样可以增加安西户数,增加税赋,也可以缓解土地兼并,但大将军有没有想过,朝廷对这件事会怎么看?圣上是什么态度?那些广蓄奴隶的宗室权贵们会怎样反感大将军,这对大将军不利啊!”

    李庆安默默点了点头,他何尝不知道呢?一直到一千三百年后还有包身工。他在大唐废奴,会有多少可行性?但有些事情他必须要做,不一定要彻底废除奴隶,但至少要让大部分人都能获得自由,他要将平等、自由的观念灌输给世人,就必须做一些切切实实的事情,废奴令便是切实之事,当然,他并不是想在大唐推行什么资本主义制度,他只是想提前两百年将宋朝的平民思想和市民阶层出现,让大宋的繁盛早日到来,让大唐不要再走两百年的弯路。

    不过这些他不可能对王昌龄说,说了他也理解不了,李庆安便笑了笑道:“先生的担忧我理解,废奴令我并非是头脑热推出,我反复思考过其中利弊,弊端当然很明显,会遭权贵反感,会损害到他们的利益,但话又说回来,在安西推行废奴令会使大量的中原奴隶逃亡而来,会给我们带来安西最急需的人口,我会得到安西民众和军队的衷心拥护,这样就算圣上想罢免我,也不是那么容易了,这中间的利弊一比较。孰轻孰重便显而易见,请先生放心!”

    王昌龄一直在想李庆安会得罪人,却没有像李庆安想的那样深。他也很清楚,废奴令推出后,李庆安的声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军队的中下层。无不对他拥戴异常,或者正如李庆安说的,得到中下层民众的支持。圣上确实是难以罢免他,利大于弊。想通这一点,王昌龄便不再反对了。

    李庆安见天色已晚,便起身准备回家了,不料他刚走出门口,却听见一片吵嚷声传来,还隐隐夹杂着哭声,似乎是大门口生了什么事情。

    李庆安走到大门口,只见大门口外停着一口棺材,数十名披麻戴孝的男女拍着棺材哀哀痛哭,几名男子正和守门的亲卫大声争论什么。

    李庆安不由愣住了,这是生了什么事?今天陪外婆吃饭,老外婆今年已经九十六岁了,还头脑清楚,真的不容易啊!明天老高将踏上返程,如果能更新,字数也会少一点。如果实在来不及更,后天会补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