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的手道:“有什么话,咱们回宫去说。”

    龙辇缓缓调头,在千名侍卫的簇拥下,向兴庆宫而去。

    次日一早,紫震殿御书房便传出了旨意。北庭节度使李庆安未经朝廷批准。擅自用兵,论罪当斩。但念其为无心之过,故从轻落,免去其北庭节度使、北庭都护、太子宾客及庭州都督、西州都督五职。左迁柳州太守,北庭节度使由安西节度使高仙芝暂代。

    敕令传到了吏部,新任吏部侍郎韦见素对此左迁之令却难办之极,李庆安虽被免去了三职,但其头上还有御史大夫一职未免,御史大夫可是从三品衔,顶着这么高的头衔去下州柳州做太守,似乎有点不太合适。

    他左右为难,思量着一定是圣上遗漏了。便立即找到同样新任吏部尚书的杨国忠,向他说了这个遗漏。

    杨国忠半天没有说话,如果李庆安没有御史大夫这个头衔,那就是正四品下阶,可以任由他们来打整,可还留着这个头衔,处理李庆安就是圣上的职权范畴,这个细节虽却微妙之极。

    尽管杨国忠猜到这可能是圣上的刻意保留,但他还是有点不甘心,说不定真是圣上的遗漏,他决定不管怎样。必须要去试一试。

    杨国忠匆匆向紫殿赶去。将手中奏折递了进去,等了一会儿。李隆基传出旨意,李庆安的御史大夫一职保留。不予录夺,并办妥李庆安调任。次日离京赴任。

    中午时分,在一片明晃晃的阳光中,被关押了两天两夜的李庆安走出了地牢,刺眼的阳光照得他睁不开眼,大理寺少卿裴显连忙迎了上来,拱手笑道:“恭喜李使君重获自由!”

    李庆安也回礼道:“多谢裴少卿这两日照顾,李庆安铭记于心。”

    “李使君客气了,我只是恪守职责,高翁的马车已等候在大门外,李使君请吧!”

    两人一起向大门走去,裴显又低声道:“听说高翁也被罢黜了,圣上令他回家养老,哎!连高翁也被罢黜了。我们这等小官迟早也难逃一贬,晚上睡不着觉啊!”

    李庆安微微笑道:“裴少卿不用担心,只要太子被废的消息正式传出,这次太子党清洗就告以段落了。”

    “但愿吧!”裴显叹息,两人走出了大门,

    一辆高力士府上的马车已经在大理寺狱外等候他了,罗管家见他出来。立刻上前道:“使君,我家老爷已在府内等候,请使君上车吧!

    李庆安默默点了点头,心中不由有些感动,那个老人自己被贬黜,却还没有忘记来接自己,这份情谊在冷酷无情的权力斗争中竟是如此温暖。

    “多谢了!”

    他登上马车,裴显站在台阶上拱手道:“李使君此去柳州,千里迢迢,望多保重。”

    “裴少卿也请保重!”

    马车启动,驶离了大理寺,向高力士府宅疾驶而去。

    李庆安坐在马车里望着大街上人来人往。一切都很平静,和三天前并没有区别,大唐权力中枢的惨烈斗争并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的生活,但事实上,大唐朝局在这三天生了巨大的转折,它的影响将极其深远。李庆安暗暗叹息一声,东宫之位空虚。从此以后,朝野上下将陷入另一场更加冷酷惨烈的权力斗争之中。

    马车慢慢减了,即将抵达高力士的府邸,李庆安似乎听见远远有人在大声叫喊:“将军回来了!”

    声音越来越近,有人向这边奔来。“将军回来了!”

    李庆安打开车窗。他顿时惊呆了,只见马车的前后左右,被数百名青壮男子包围,他们个叮,身着白袍,跟着他的马车奔跑,神情激动万分,不少人泪流满面,这是他的三百亲卫。

    李庆安鼻子猛地一酸,泪水涌入了眼中。从赤岭战役幸存,这三百亲卫始终不弃不离。患难与共。

    马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