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地,一般官员是不允许在这里建府,宰相裴度曾因宅建在这条“九五”高坡上,被人借机诬陷为“宅据网原,不召自来,其心可见”但也并非绝对,一些极受皇帝宠爱的大臣也被允许在这里建府,以示荣耀,比如开元名相张说的府邸便是建在宣义坊。

    张说已经去世了,目前住在他府邸的是他的长子,户部尚书张筠。

    董延光一路疾奔,来到了张府前,董延光和张筠关系一直不错,当初正是张筠保举董延光去打石堡城,实际上。董延光的后台是庆王李综。但董延光也知道,庆王的地位虽然崇高,但未必知道朝中的最新情况。只有从张筠这里,他才能探得到朝廷关于他的处置消息。

    此时网过中午,张筠还在朝中未回。董延光心中焦急,便站在张府前等待张筠下朝,世是他运气,等了不到半个时辰,数十名侍卫护卫着一辆马车缓缓行来,马车上插着一面旗帜,上面写了个。“张尚书。三个字,正是张筠提前回来了。董延光慌忙上前见礼,几名侍卫却拦住了他。

    “请转告张尚书,就说董延光求见”。

    “董将军请稍候。”

    一名侍卫前去禀报了,今天张筠有些感冒,故而提前回府了。中午前。圣上召集他和几位相国开了会议,定下了陇右战役的最终的封赏方案。

    这个最终的封赏方案和哥舒翰所报。兵部呈上的方案大有不同,竟然是陇右军和安西军并列功。张筠能理解李隆基的平衡之术,但他有点不理解李庆安的高升。

    固然,李庆安在这次战但张筠却以为,圣上绝不会让李庆安独立掌兵,理由很简单,李庆安有一块进出东宫的金牌,是皇上所准许的,可以进入东宫的十名大臣之一。这就说明,李庆安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投靠太子了。

    圣上怎么会允许太子之人独立掌兵,皇甫惟明、王忠嗣已经有前车之鉴了,难道圣上对太子又宽容有加了吗?这让张筠百思不得其解。

    这时,马车外有侍卫禀报道:“尚书,董延光在车件求见”。

    “董延光”张筠打了一个激灵,这个时侯此人就是瘟神。

    “不见!就说我病了,有什么事以后再说。

    张筠看都不想看此人一眼。

    侍卫片刻回来对董延光道:“董将军,我家尚书说他身体不适,所以才提前下朝,改日再见董将军,请董将军见谅。”

    董延光俨如一脚踩空跌进冰窟,他浑身都冰凉了,张筠就是再生病。也会打开车窗和他说两句话。可是现在却冷若冰霜,这不是生病,这是他根本不想见自己,难道朝廷真的要

    董延光害怕到了极点,他忽然冲上前拦住马车,跪下大声道:“恳求尚书给董某指条明路

    马车停了片刻,从马车里走出一名:“董将军,我家尚书送给你一句话。”

    “啊”。董延光连忙站起身。闪到一旁,马车缓缓从他面前驶过。从侧门进入了府中,至始至终。张筠的车窗没有打开过。

    “阿哥请告诉我,尚书说了什么?”

    “尚书说,你走对了坊,却找错了门。”书童笑了笑,转身回府了,董延光呆呆地站在那里,咀嚼着这句话的含义。

    走对了坊,却找错了门,意思是说,应该找住在宣义坊的另一名官员。会是谁呢?董延光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他只得骑马离开,在距离坊门约一里时,董延光忽然看见了一栋在建的大宅,几乎要完工了,气势恢宏,从屋顶的等级结构来看。不是一般平民能住。

    董延光心念一转,他连忙问一名路人道:“请问那座大宅是何人所住?。

    路人回头看了看笑道:“军爷。那是杨中承的新宅。”

    “哪个,杨中承?”

    路人鄙夷地看了看他,道:“长安姓杨的,还会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