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妨碍其他男人娶妻纳妾,但他却不会让自己这样,更不会让他的子女这样。太子后院的女人出身都不会太差,表面上或许会一片祥和,但有了各自的儿子之后,想的肯定就不一样了。

    如果皇室能够一夫一妻并且五代皇后不能出自同一家族,那么前朝后宫或许就不会连成一线,也不用太过担心后族篡权的问题。不过这也只是雅歌的想法而已,如果皇室手中没有足够的力量,这样就很容易让皇族被架空。

    雅歌是觉得皇族被架空也没所谓,能够多给百姓一些权力是好事,但这想法实在是跨越时代太多。在清朝他能弄君主立宪,但在这个年代,这超前的想法却是没法实行的。

    隋炀帝为什么会下台?除了他确实狂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更重要的原因却是他大力推广科举制选出寒门子弟为官,影响了世家门阀的利益!李渊和李世民上台后并没有废除科举制,但也不像隋炀帝时那么在意。不是说李唐家族愿意让那些士家大族继续坐大,而是他们现在根基还算不上很稳,动作不能做得太大。

    作为皇帝,谁不希望自己名下的集权能够更集中?

    李世民都这样忍耐只能选择一步步削弱世家门阀,雅歌难道还能和时代对着干?顶多他也只能潜移默化的做一些事而已,不过也得等他真正上位之后才行。如今才贞观五年,贞观朝还有十七年,他现在要做的也仍然是有选择性的让众人看到他的才能。

    朝堂上关陇贵族和山东贵族的争斗一直未曾停息,李世民也不可能让他们停息。只有他们继续这样争斗下去,他才能将朝堂维持在一个平衡之上,更是能够不着痕迹的打压他们。

    而这,也是他为雅歌选择苏亶嫡长女为太子妃的另一个理由。苏家作为京兆世家虽然强盛,但比起那些真正的世家门阀却还是差了一点。太子的妻族必须有一定势力,但也不能太强,更不能是那种最后必定会衰败的家族!

    不久之后,太宗李世民一道册封秘书丞苏亶嫡长女为太子妃的旨意颁下,给看似平静的长安抛下一颗巨大的石头,水花顿起。不管这些人因为这道旨意想到什么又想做什么,雅歌的妻子人选却是定下了。

    三年后,贞观八年,十六岁的太子李承乾在东宫迎娶十三岁的太子妃苏琬。从此,东宫有了女主人,雅歌也正式拥有了上朝参与朝政的权力,而不再是上朝听政。

    这一年,太子迎娶太子妃前三个月,长孙皇后再次产下一个女婴,满月的时候就被李世民册封为新城公主。虽然儿女众多,但李世民对这个女儿的降生仍然是高兴的。后宫众人再次明白,长孙皇后和她的子女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是完全不一样的!

    隋炀帝帝姬杨妃看着长孙氏和她子女的荣宠心里苦涩难当,但她也不敢再做什么动作。太子的根基日渐稳固,李世民对长孙氏和太子都是信任有加,只是想想三年前李世民毫不留情的对杨氏一族在前朝和后宫的清洗,她就心里发寒。

    她以为她在李世民心中是有地位的,当初不过是因为她的身份比较特殊所以只能以妾室的身份入秦王府。而且后来李世民能够政变成功登基为帝王,她杨氏一族也付出了不少。

    她所出的李恪和李愔两个儿子李世民也是喜爱的,但和长孙氏所出的太子还有李泰李治一比,那根本就不够看!她的李恪和李承乾同岁,虽然不比李承乾优秀,但比起同龄人来说也是甩下他们一大截了!李承乾三年前就行了冠礼,现在更是娶了苏家女为太子妃并且在朝堂上有了实职。

    而李恪呢?虽然被封为吴王,冠礼却遥遥无期,王妃人选更是还没着落,但比李恪还小一岁的魏王李泰的王妃听说皇上和长孙皇后已经在相看之中了。

    可再不平,杨妃也真不敢再动用她后宫中还残存的势力。她恨长孙氏,更恨她生出的李承乾!如果没有李承乾,她的李恪绝对是众多皇子中最肖似李世民的,再加上李恪身上兼有的独孤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