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在完成了这一切的准备工作之后,李鸿运的视野开始快速上升,再度回到了上帝视角。

    而后,他看到梁太宗让所有骑兵全都结阵后退,只剩自己一个人,与颉利可汗在渭水的便桥上谈话。

    李鸿运并不知道双方具体谈了一些什么内容,不过,却可以从两人的神态中猜到一些。

    梁太宗仍旧是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风轻云澹,完全看不出后方空虚的怯懦,甚至不介意在特定的时候露出咄咄逼人的锋芒;

    而颉利可汗虽然在努力维持自己作为突厥大可汗的威严,甚至想要依托背后的二十万雄兵对梁太宗施压,但在上帝视角看来,这却更加透露出他并没有什么底气。

    至于渭水北岸的那些突厥其他部落的首领,则是俨然一副吃瓜群众的姿态,兴致勃勃地看着眼前的一幕。

    两位可汗在言语交锋中讨价还价,尝试着订立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盟约,这在各部落首领眼中,也是在草原传统中的一个保留节目。

    他们亲眼看到当时全世界最有权势的两名可汗面对面地缔结盟约,亲眼见证历史,或许这对他们来说,要比一场死伤枕籍的大战更有意思。

    在经历了初步的讨价还价、基本达成一致意见之后,两人各自返回。

    在这个过程中,颉利可汗没有让突厥人突然进攻,梁太宗自然也没有让身后的骑兵靠近。

    突厥人返回了自己的大营,而梁太宗则是回到长安城中。

    两天后,梁太宗与颉利可汗在渭水便桥上签署了和平协议,并斩杀白马立盟。

    而有意思的是,在正式和谈的时候,颉利可汗独在对岸,而突厥人的各部落首领却纷纷跑到对岸来拜谒梁太宗这位“可汗”。

    在中原人眼中,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两国虽然建立盟约,但也仍旧是敌国,甚至可以说是不共戴天的仇敌。

    哪听说过中原王朝的封王、将军过去拜谒突厥可汗的?

    但在草原人的视角中,这却是自然而又理所当应当的。

    或许可以说这些蛮夷“畏威而不怀德”,他们决定与你缔结盟约时,必然是因为你的实力强于他们,而一旦你露出了破绽,他们就会立刻背信弃义、撕毁盟约,狠狠撕咬你的伤口。

    但这些草原人对于英雄人物的敬重和仰慕,也是实打实的。

    在草原上,实力为尊,有实力的人就可以得到所有人的拥戴。而这在中原人的视角中,又是不可理喻的一件事情了。

    如果说梁太宗真的生于草原,那么即便他是次子,也不必再考虑什么玄武门之变,因为他能打,就是继承可汗之位的不二人选。

    突厥人拔营离开,一场大战就此消弭于无形。

    ……

    从头到尾体验了整个渭水之盟的李鸿运,对梁朝初年与突厥人的关系,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这次挑战虽然是以秦王的视角来进行的,大部分时间也都是在抄秦王的标准答桉,但仔细挖掘,却会发现其中有诸多细节可以深挖。

    尤其是李鸿运下意识地代入到颉利可汗的视角,才发现那种令人窒息的压迫感又来了。

    那是他之前以窦建德的视角去看秦王时,体验到的那种压迫感!

    突厥弱吗?

    颉利可汗蠢吗?

    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李鸿运非常确定,这两个问题的答桉都是否定的。

    有句话叫做,困难像弹黄,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而放在两国关系之间,也是同样的道理。

    突厥人在秦王面前弱,但并不代表着它真的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