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赵海平倒是也想过,能不能将真正的神策军、那些富家子弟也全都强行抓过来,让他们上战场?

    而想过之后的结论是,不能,也没意义。

    首先,这些富家子弟都是在京师中很有地位和权势的权贵子弟,他们既然能买通宦官、进入神策军中,那么也就意味着家中一定很有背景和势力。

    这样的人藏起来了,就算知道地方,能去抓吗?

    其次,军情紧急,朝廷也一直在催,就凭着赵海平此时手下的这些人,想要将这些富家子弟全都抓回来,根本就没有这个时间。

    最后,就算真的全都抓回来了,又能如何?

    这些养尊处优的富家子弟平时也根本不训练,听说叛军到了当场就抱头痛哭,他们的战斗力还真不见得能比这些地痞流氓、无业流民要高。

    想到这里,赵海平也只能默默地叹了口气,带着这三千人赶赴战场。

    临行之前,朝廷信誓旦旦地表示:“你们先行一步,援军随后就到!”

    赵海平心中呵呵,对此基本上没抱太大希望。

    援军?

    就他这支先锋队都这样的尿性,还指望着援军?

    如果真能有援军的话,此时早就一并调拨给他,去抵抗叛军了。

    大军开拔。

    对于已经经历过许多场战争,也曾经统帅过数万大军的赵海平来说,此时带着三千人,基本上可以说是毫无压力。

    古之名将的兵法中往往都有一句话,叫“治寡如治众”,或者也可以叫“统兵多多益善”。

    意思就是说,真正兵法大成的名将,统帅三千人和统帅三万人,又或者是统帅三十万人,都是一样的。

    因为兵法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命令的上传下达、行军规则、行军布阵等等,真正的名将对于这些都已经是烂熟于心,自成体系,所以不论手下的士兵增加多少人,都不会造成指挥上的混乱。

    而一些庸将就不同了,往往是人数越多越乱,甚至指挥十几万大军时,能维持阵型不崩就不错了。

    赵海平虽然还未达到“治寡如治众”的境界,但经过了邓元敬和韩甫岳两位名将的指点和传授以后,也基本上有了七八十分的层次,能够统帅数万大军作战。

    此时带领三千人,自然是不在话下。

    只不过这三千人并不是什么训练有素的军队,里面有很多临时被富家子弟拉过来的地痞、流氓、流民,这都是邓元敬将军在选拔士兵时明确表示不想要的。

    而且,这些人对于军旅之事基本上也是一窍不通,如何列阵,如何识别旌旗,如何辨识军令等等,里头大多数人都毫无概念。

    时间紧迫,赵海平也不可能像当初在“八千里路云和月”这个副本中一样慢慢练兵了。

    他只能带着这三千人一边赶赴战场,一边在路上不断地观察、筛选适合做基层指挥者的人选,逐渐地确立整支军队的组织架构,并努力地向这群乌合之众传授军旅中的种种细节。

    两日后,成功赶到华州。

    但此时华州的军民都已经逃到了山上躲避叛军,华州只是一座空城。

    赵海平只好下令在城中搜寻。

    因为这支军队在踏上征途之前,朝廷根本就没给他们什么给养。别说是充足的武器装备了,就连军粮都已经吃完。

    现在赶往潼关至少还有三天的路程,如果不能在华州中找到吃的,就只能饿着肚子前往潼关。

    那样的话,恐怕到潼关之前,赵海平这个统帅就已经被哗变的士兵给杀了。

    好在搜刮一番之后,在华州的仓库中找到了1000多斛小米。

    这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