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的效果,最后给国家带来的财政收入也不多。

    先不考虑。

    保甲法,意义不大,不考虑。

    免役法是王文川最自信的一条,而且,保守派中的不少大臣,其实也是支持免役法的,只是对免役法的一些细节,有不同意见。

    除了文君实这个奇葩在晚年要求在几日内废掉免役法之外,其他有不少旧党成员,都转而支持了免役法。

    而且,免役法是在新法中,给国家带来财政收入最多的一条。

    所以,楚歌考虑一番之后,决定将免役法保留。但其中的细节要做出一些调整。

    按照王文川原本的方案,免役法要向所有人收钱,而旧党中有人认为,免役钱应该只向富户收取。

    楚歌考虑一番之后,决定折个中,对一些单人户、孤儿寡母之类的特殊群体,不再收取免役钱。这样虽然会减少一些收入,但至少做出了一种“爱民”的姿态,也可以争取旧党中的一部分人。

    当然,楚歌也知道下边的执行很可能会走样。但没关系,至少在最开始“辩经”的这个阶段,可以给自己很大优势。

    农田水利法,是个利国利民的法条,而且争议不大,保留。

    裁兵法、军器监法是针对军队的,前者规定士兵五十岁之后必须退役,测试不合格的禁军降为厢军,厢军不合格的降为民籍,后者规定由军器监督造兵器、提高武器质量。

    这两条以后世的标准来看都算是成功了,保留。

    贡举法,废除明经科,进士科的考试则是以经义和策论为主,提高了科举取士后选拔人才的实干能力,这条也算成功了,而且比较有用,保留。

    最后,楚歌将自己总结出来的变法内容,从头捋顺一遍。

    官制法,免役法(部分底层群体免征),农田水利法,裁兵法,军器监法,贡举法。

    这些内容肯定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全都实行,楚歌的想法是,先尝试着推一下管制法、免役法和农田水利法,之后再慢慢推进其他的。

    按照王文川变法之前的方案来看,这份新的方案显得不疼不痒的。

    引发的反对声浪确实会比之前小得多,但这些方案就算全都顺利实施了,也救不了逐渐病入膏肓的齐朝。

    而这正是楚歌想要的。

    他现在的首要目的并不是变法,而是为了铲除异己。

    这份方案,既可以让皇帝看到自己为了变法而积极奔走、进一步强化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好印象,又能切实地提升国库盈余、让皇帝确定新法的效果,还可以暂时和缓与除文君实之外的守旧派官员的矛盾,对他们起到麻痹的作用。

    甚至楚歌还会主动向旧党示弱,赞成他们在某些方面的看法。

    但在暗地里,楚歌会派出武德司,开始不断收集旧党官员的把柄,找到各种理由,将他们送出朝堂的权力中心,或是贬谪到岭南不毛之地,或是罢官下狱治罪一条龙。

    而这个过程,至少要持续五年时间。

    等他用这种手段把旧党的官员全都赶走,甚至连文君实也都算计了之后,再用提拔起来的新党官员,把变法的事情给安排个明明白白。

    ……

    在敲定了变法的细节之后,眼前的雾气聚拢之后再散开。

    楚歌发现,自己扮演的王文川再度出现在了朝堂上。

    只不过跟之前几次出现在朝堂上的情况相比,显然有一些区别。

    之前出现在朝堂上,几乎是他单方面地挨骂,虽然也用慷慨陈词这个天赋演讲了一番,但实际上也没起到什么作用。

    最后的结果还是罢相。

    而这次,楚歌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