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户经过好说歹说,几经波折,最后才只有一户愿意随着去新安庄。

    不过,今天另一个收获就是约定那攒典王奉每五日抄写一份邸报送去新安庄,每月会给付五钱银子的辛苦费,那王奉高高兴兴的答应了下来,只是抄抄写写,每月就收入五钱银子,何乐而不为啊。

    邸报,别人不懂,张松涛却是懂得,每月朝廷都会发下邸报,经省、府、州、县一级一级传递下来,上面撰写着大明一些重要的事情,以及各地重大的变化,尤其是流寇和鞑虏的情形,都会传抄各地。

    这时代的一些豪门大户都会在各级官府结交书吏,为的就是请他们抄写这邸报送于自己,坐在家里就可知道天下的大事,付出的只是些微小钱,各豪强大户是不差这些的。

    在张松涛看来,有了这个收获,今天就值得了。

    ……

    崇祯十四年十月初八日。

    一行七人策马行进在邳州城西,顺沂水一路北上,直往运河方向而去。

    却是张松涛等六人看过邳州城后,杨河想就近察看一下运河的情形,那黄管事便派了一个会骑马的本地掌柜做为向导随行,言说等杨河回来,就将所购各类货物押送至新安庄,他也要随同前往,亲自去新安庄看看。

    昨日,折腾了一整天,也只招到一户军匠。

    好在答应前往新安庄的郁铁匠的亲家,一户李姓铁匠也愿意随郁铁匠一同前往,而且这李铁匠又找到一位流亡铁匠牛金锭,他愿意带着儿子牛小拴也到新安庄落户。

    然后,郁铁匠又找寻到一位灶户,名叫蒋福海的,愿意带着妻子前往新安庄。

    而牛金锭也找到一位叫顾九的瓦匠,也愿意去新安庄。

    这顾瓦匠又找了一个姓陶的工匠,自称家里是做火箭的出身,然现在只在邳州街里卖些哄小孩的烟花混日子,也愿意去新安庄。

    这些人也算是意外的收获,新安庄初创,一切人才都缺,现在只要是有手艺的,不管暂时用不用得上,收进新安庄,以后总会用得上的。

    又有黄管事帮着招到几个本地的窑夫、坯夫,这些人都只是普通匠人,没有太多技术含量,不受三年不离庄的限制,自然少了许多麻烦。

    看来这找工匠,还是要靠这些本地人找寻,杨河就委托黄管事代为寻觅,只要有想去新安庄的匠人、匠户,就帮着介绍好了。

    众人从邳州西门“通沂门”出城,虽是早上,行人已然熙熙攘攘的了。

    很快众人就策马上了沂河河堤,沂河虽也可行些小船,但众人还是骑马方便些,沿着河堤走,可以多看些景致。